400-123-4567
中国的网络奇幻小说兴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浪潮同步。它并不自觉地背弃文坛,却长期被主流所忽视。这当然有其“精神鸦片”和主流文学保守态度的问题。它为何能吸引大量的海外读者,其创作模式和接受模式有哪些新颖之处,其传播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思考,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青年凯文·卡扎德因沉迷中国网络奇幻小说而彻底戒除可卡因的消息引起国内外网友热议。美国一家专门翻译传播中文网络小说的网站《武侠世界》将该消息全文翻译并发布在网站上,也引发了众多海外读者的热烈“回复”。此事件引发的持续回复和讨论,意味着中国网络小说正在向英语世界进行一场新的“文化传播”:新的载体、新的传播和接受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研究和争议。
《异化之地》
早在2015年初,中国网络小说就已经在北美“蓬勃发展”。中文网络小说翻译网站武侠世界自2014年12月22日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Alexa全球排名第1131位的热门网站,日均IP访问量超过20万(截至2017年4月)。从排名来看,甚至超越了成立近20年的国内网络小说大本营“起点中文网”。武侠世界的读者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者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是美国、菲律宾、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英国。
截至目前,武侠世界已完成翻译小说七部,分别是《七杀》、《光之子》、《盘龙》、《七星龙王》、《英雄不哭》、《世界末日》 《月刀》和《星变》,上面都有提到。来到这里的凯文·卡扎德在武侠世界读到《盘龙》后,变得“失控”。卡扎德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当我回家时,我只想着吸毒。现在,当我回家时,我满脑子都是中国小说。它们和毒品一样让人上瘾,但至少它们不要伤害身体。”
不过,卡扎德的行为也引发了网友的如下联想:与晚清讽刺小说《官场的模样》中描述的场景如此相似。自负的候选人刘道台平日里只吸鸦片,但在官场是不被允许的。为此,他找到了“戒烟协会”,每天吃药戒烟。 “丹药确实有效,可惜有一点,这丹药还能上瘾,一日不食也是一日悲伤,堪比鸦片瘾。”但刘道太并没有当真。 ,因为吃药的名声总是比吸烟“好得多”。
这个比喻虽然辛辣,但也说明了奇幻小说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精神鸦片——它就像一个黑洞,牢牢地吸引着读者的热情、精力和一切兴趣。然而,中国网络奇幻小说为何能吸引大量海外读者,其创作和接受模式有何新颖之处,其传播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思考,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的网络奇幻小说兴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浪潮同步。它并不自觉地背弃文坛,却长期被主流所忽视。这当然有其“精神鸦片”和主流文学保守态度的问题。被主流和体制忽视的互联网创造者们发现,互联网才是真正的“异化之地”。他们不必走传统文学新人的老路——接受制度、流派、思潮的规训,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表达自己的“精神”。胜利”。
2003年网络小说VIP收费制度建立后,网络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形成了内部循环,这也意味着创作者不再需要去出版社寻求“销售”。从那时到现在,那些加入网络文学写作的80后、90后,对主流和文学规范完全陌生。他们的文化资源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和欧美日韩ACG(Animation、Comic、Game、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文化、五四以来的现当代文学被他们绕开了有意或无意。
这些网络小说被英语世界的读者发现,主要得益于中国年轻读者的积极传播。武侠世界创始人RWX透露,像他们这样的中国网络小说粉丝最初来自美国的Spcent论坛,他们在那里讨论和翻译中国武侠电影和小说。这群人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国人,有华裔血统。 “不是为了学中文,只是为了好看。” “大多数人来自东南亚,对亚洲和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 “大家在论坛里翻译得很随意,基本没有组织。”
网络文章:从“奇观”到“享乐”
RWX表示,对于海外读者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新鲜感”。 “因为这些中国武侠奇幻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是全新的,而修仙的概念在西方并不存在。”他也承认,“我不知道几年后这种新奇的东西是否还存在,但现在仍然存在。” RWX和武侠世界所做的翻译工作逐渐让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好奇、接触和吸收。就像美国人接受日本文化一样,也是从漫画、游戏等亚文化开始的。
然而,RWX和武侠世界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播“中国文化”,而是引领中国文化从美国人心中的“奇观”层面走向“快感”层面——源自李小龙的功夫电影而成龙的修仙玄幻网络文学与中国文化在海外读者眼中有着质的区别——从“他者”出发,慢慢接近“自我”。
这种认识来自于人类共同的“快乐”。 RWX表示,“我认为外国读者获得的乐趣与中国读者没有什么不同。”阅读网络文学带来的乐趣是可以“生产”的。网络奇幻文学是一种典型的文学类型。它根据人们的基本欲望模式、思维模式、阅读模式提炼出一套写作规则和故事节奏。在某个时刻,男女主角必然“相遇”;到了某个时候,两人之间肯定会产生误会;到了一定的时候,敌人必然会出来捣乱……也有人称这种写法为“套路文章”。
就像好莱坞商业片一样,“铁律”确保读者的情感被唤起。当读者的阅读乐趣被成熟的叙事结构调动起来时,他们不去想吃喝,感到“满足”以至“戒掉毒瘾”是很常见的。而且,哪怕是一本套路层层、毫无看点的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圈的粉丝也不会嫌弃。相反,他们称其为“粮草”、“干草”,最高品级为“仙草”。这不是每天都能吃的东西。在没有“凉粉草”的日子里,可以用“谷物”和“干草”来解闷——它们向来“不挑食”。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极具参与性的粉丝。粉丝们不仅作为“支持者”提供经济支持,还为故事的走向提供建议。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欣赏”和“喜欢”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粉丝不仅是作者的“衣食父母”,更是陪伴他的贴心人。虽然作者受到粉丝的尊重和礼遇,但他不能把自己当成“大神”,而必须认真地为自己的“支持者”提供“享受”。比如,唐家三少一直有意识地将核心读者定位在8-22岁的“新手”读者群体,因为这个群体的“三低”(低年龄、低收入或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社会融合)是最大的群体,所以他放弃了品味提高的读者,像控制体重一样控制自己的写作“不进步”。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彦军对此深有体会。她认为,“‘酷’是一种精神需求,‘低级读者’也需要心理满足。高级需求和高级品味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白天越‘简单’,对于人,梦想越迫切,哪怕梦想只是屌丝逆袭》、《霸道总裁爱上我》,但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自我实现’般的狂喜”、“成功”唐家三少爷的这一点,证明了这个拥有‘数量最多、心态最忠诚’的底层失意者,最渴望在虚拟世界里实现自己成功的幻想。”
充满“YY”内容的网络奇幻文学无非就是“皇帝”、“神仙”、“王国”、“美女”。这种文献真的有建设性和合法性吗?北京大学教授戴金华认为:“网络流行文字给我的震撼体验是一种强烈的权力感和权力意识,是对权力现实的特殊敏感,同时这种特殊的敏感”伴随着对权力秩序和等级制度、身体尊重和臣服的真诚依恋。”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网络小说创作者回避“现当代文学”的原因。通过一系列的文学运动,“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改造成了“旧秩序”,“旧俗”故事被淘汰,这些文学充满了“后革命”的含义随着新世纪传播媒介的更替再次如鬼魅般出现。
吸收西方文化,尤其是游戏文化
最初RWX在网上翻译了古龙的《天涯明月刀》,但很少有人看。 RWX说:“第一,它很短,很多人想看更长的;第二,文化差距很深。”尽管古龙比金庸使用的历史典故更少,更容易受到英语读者的欢迎,但“总的来说,在西方市场,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仍然跟不上这些新生代网络小说”,因为“它们太中国化了。”
“现在很多奇幻小说吸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游戏文化,让人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如果你一开始就写奇经八麦、文言文,别人就不会知道你在说什么,也很难受欢迎。”与读者”。 RWX说:“比如说,有人进来说我刚刚听说你有一本小说,我应该先从哪里开始看?很多人会说应该从《盘龙》入手,因为《盘龙》一方面是完整的,另一方面它有西方的名字和设定,所以会很有趣。熟悉感就像是初级版本;读完《我要封天》这样的小说,就像升级版一样。”
RWX指出了一个重要问题:纯粹基于市场偏好,你越是中国人,走向世界可能就越难。英语世界的读者首先从日韩的“轻小说”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盘龙》等以西方结构为主、中国元素为辅的奇幻小说。 《正宗》中国玄幻小说。在武侠世界的一篇帖子中讨论“你最喜欢仙侠小说的什么?”网友“Vexram”表示,“我本来是看日本轻小说的”。 “现在我看到了仙侠故事的不断推进。”有了一个坚强的主角,就好像一个溺水的人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继《盘龙》成为海外读者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敲门砖之后,武侠世界最受欢迎的小说是尔根的仙侠小说《我要封天》,讲述了书生孟浩闯天下的故事一步一步的修炼和追求人生。大元的《封天之路》;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主人公“无所不能”的故事。不久前,为了庆祝《我要封天》翻译600章,二根粉丝自发组织了一场以“把你道成文”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比赛。
而且,《我要封天》在中国也很受欢迎。荣获2015年起点网月票冠军,同样是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新手”读者而写,海外“新手”读者“与国内“菜鸟”没有本质区别。小说中似是而非的“道”,给了“新手”一种“不知道有多严重”的满足感和代入感,不少粉丝开始互相称呼“道友”,互相打招呼。愿道与你同在”。武侠世界还专门开设了“道”版块,向热心粉丝介绍“道”的概念、历史和文化背景。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叶伟明、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易连元认为,在“大众文化产业”中,一些元素在跨文化传播中会被打折扣。 “我们通过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的内容)文化分析认为,这种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反而会催生出被认为具有文化特殊性的特定类型的文化(比如基于中国民间传说的奇幻/幻想)和流行文化),折扣内容减少,甚至这些折扣也成为新的收入。”
也就是说,中国网络奇幻小说通过写作、翻译等多重传播到达海外后,其“中国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也在接受过程中被读者选择性吸收。因此,很难说这是一种符合主流期待的“文化走出去”,也很难说这是一种值得盲目推崇的文学生产消费过程。回顾当今的全球流行文化,也许它提供的白日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