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英语口语 ·Jimmy Teacher 说
选一件事,专攻一个专业,翻译一生,那个把中国推向世界的老人走了,......
字符和翻译大师
在北大长春园内,有一排排建于 80 年代的教职员工住宅。其中一扇窗户经常亮到晚上三四点,是北京大学 100 岁的教授、著名翻译家徐元冲的家。
但在 6 月 17 日早上,这位可爱的老人走了。
这位“唯一将诗歌翻译成英法的人”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在世界上点燃的中国“诗意灵魂”永远不会熄灭。
噩耗传来,网友们用 Mr. 的翻译哀悼他:
很多人认识他,是因为董卿在节目中的“跪”戏。
2017 年,96 岁的徐元冲上了《朗读者》的舞台,董青跪下,让徐老第一次走进了全国视野。
当他缓缓出现在舞台上时,递给董卿一张名片:“国内外已售出100多本书,是唯一一个将诗歌翻译成英文和法文的人。
网友们一眼就听出来,他是什么什么样的人,这也太“疯”了吧!
但当他说这句话时,他充满了信心——
因为他,中国读者认识了朱利安、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因为他,西方世界才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唐显祖等......
93 岁高龄时,他获得了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该奖项设立以来的 20 多年里,没有一位中文翻译甚至亚洲翻译获得过这个奖项。
当媒体蜂拥而至,问徐某对获得翻译奖有何感想时,他大声回答:“这是中国文化的胜利。”
一生选择一件事,但也正是这一件事帮助中国人建立了强大的文化自信。
徐老曾说:“人生不是你活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天。”
这位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老人,他的传奇人生,值得永远铭记。
01
西南大学学习路
西南大学的学习之路
出生于军阀混战时期,徐元冲最大的教育就是刻苦学习。他至今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我的人生完了,只有告诉下一代好好学习,才能为家庭而战。”
1938 年,17 岁的徐元冲考入了诞生于抗战年代的西南联大,这所学校只存在了 8 年零 11 个月
它不仅保存了抗战期间的重要科研实力,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为中国和世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当时,西南联合大学曾流传一句“湖北朱安慧扬加徐二旺,科文法工五壁”,指的是后来的科学家朱光亚、物理学家杨振宁、翻译家徐元冲、金融专家王传伦、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吉。
当时这五个人识人,像墙一样难以被超越,徐元冲就是文科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高中初期,徐元冲的英语并不好。
“当我还是高中一年级时,不仅英语,还有数学、物理和化学。那一年,我的几何和化学不及格,如果我的英语没有得到 60 分,我就得留级,我爸爸不让我去上学。幸运的是,我最终获得了 65 分的英语并通过了测试。”
这件事对徐元冲的打击非常沉重。
“后来,在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背诵了30篇著名的英语课文,包括莎士比亚的《凯撒大帝》中的演讲,我的英语考试成绩在班上从中间跃升到第二名,成为了人中的佼佼者,这让我学习英语的信心更加坚定。”
高中二年级英语成绩的飞速提高,大大增加了徐元冲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高中三年级时,我在永台河边读到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英文译本,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我读郭沫若的中文译本时从未有过的感受。”
他第一次意识到,语言的转变不仅需要真理,还需要美。
徐元冲的处女作翻译小说是一封情书。
在大一英语课上,徐元冲爱上了同班的女同学周燕雨,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他将林徽音纪念徐志墨的诗《别扔掉》翻译成英文寄给了她。
没想到对方已经有了心上人,徐元冲就在《文译日报》上发表了这封情书,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而当时翻译的英文手稿,字体非常温柔可爱。
1941 年,美国空军的“飞虎队”前来援华抗日,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的男生全部被调去做翻译。
在欢迎晚宴上,如何将简洁而深刻的“三民原则”译给美国朋友们,让大家都感到难为难。
宴会的主持人黄仁林,当时是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亲自上阵,翻译过来就是:“民族、人民主权、民生”。(民族主义、民权和民生主义)。
这时,徐元冲站起来,大声喊道:“为民,以民为,为民。(由人民、由人民、由人民)。
“三民原则”的内涵一下子就讲得清楚了。
这是徐元冲首次出现在外语口译中,一直被传是林佳故事的译者。
抗战胜利三年后,1948 年,徐元冲通过考试,被送往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法语学业,毅然回国。
在北京外国汉语学院任教期间,他继续对翻译充满热情。
02
让中国之美成为世界之美
让中国之美成为世界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诗歌和歌曲是最难翻译的,大多数译者真的很难将诗歌和句子翻译成英文或法文,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
但徐元冲,“知道山里有虎,我宁愿去虎山。”
他担心中国文化将如何走向全球。在他看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是翻译,正确翻译,打破文化壁垒,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真正美好的事物。
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依靠外国人来翻译中国文学。
徐元冲: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里我想重复徐志墨的话,“中国诗歌只有中国诗人翻译得好。”
作为“释义学派”的坚定捍卫者,他充分展示了语言转换的美。
我们来看看徐老对李白的《静夜思》的翻译:
在这首诗中,中国人看到圆圆的明月,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家乡。但是,外国人没有这种文化背景,外国人很难对“仰望月亮,俯视家乡”的字面含义产生共鸣。
因此,在他的翻译中,他将月光比作水:“一池光明”,并将乡愁描述为“淹没在乡愁中”。
它勾勒出可以触及的思乡之情。
1987年,徐元冲的《李白百诗选》英译本出版,钱中书评论道:“如果李白活到现在世界,懂英语,他就会和徐元冲成为知己。”
在诗歌翻译这件事上,徐老觉得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为了美丽,没有不能打破的规则。”
这
名句“无边无际的落树小潇,无尽的长江滚滚”:第一句中,“罗小小”三个字都是“草”头,第二句“江流滚滚”在“水”旁边。
语音形式的视觉和情感影响被认为是“英语中不可翻译的诗句”。
徐元冲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无边无际的森林落叶一阵;无尽的河流一小时又一小时地翻滚着。
“grass” 与 sh (棚屋、淋浴) 押韵,“water” 与 r (river, rolls) 押韵;将“shower by shower”翻译成“hour afterhour”是如此精彩,以至于一些美国读者甚至误以为它是英美诗人的作品。
陶渊明的代表作中还有两句话:心结在人界,没有车马喧嚣。你怎么问你呢?心远离自身。
根据字面意思,一些译者将其翻译为:“心远方,地上无战车马鸣响。”
而徐元冲认为,正是因为心的距离,才使得这个地方有偏差,所以他这样翻译:隐居的心造就隐居的地方(Secluded heart, creating sidelud place)。
他的“韵律翻译”就像“在韵律和节奏的枷锁中跳舞,具有惊人的灵活性”。”
他的朋友杨振宁评价他:“汉字的特点都嵌入在翻译中。
他说:“只有坚持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文化才能走向世界。”
或许,这就是他执着于释义的原因——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美好。
他不仅是一位翻译家,更是一位文化创造者。
1999年,徐元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虽然没有获奖,但徐元冲并不在意:“每年都有诺贝尔奖,但我们唐宋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中国人应该自信,他们应该有点疯狂。我们国家的科技、军事、商业都在走向世界,缺少的是文化,我想填补的就是这个。”
而他做到了,1994 年,他将《中国不朽诗三百篇》中译英的译本由企鹅图书出版,这也是“企鹅”出版的第一本中文译本。
他翻译的《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巅峰”,而徐元冲翻译的《西厢记》在英国则被评为“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
大学学者顾玉秀先生称赞这本书:“历代的诗歌歌曲都被翻译成英文了,而且韵律自然,功底出众,真是史上第一。”
03
追求世界的理想
翻译行业永恒的男孩
追求理想世界
翻译领域永恒的青春
在翻译界,徐元冲一直属于少数。
多数人主张逐字直译,强调翻译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尽可能忠实于原文,但他主张三种美感:意义之美、声音之美、形式之美。
每当谈到翻译时,老爷子眼里一亮,嗓门提高,他数着那些精美的翻译,像个孩子一样,在人们面前骄傲地炫耀着自己的甜心。
在翻译这件事上,他总是比较真实,追求完美,也因为他直言不讳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
在采访中,他谈到了翻译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to be or not to be。人们认为,朱胜浩对“生或毁”的翻译与原文的上下文不符。
《哈姆雷特》讲的是父亲被叔叔杀害,母亲被叔叔占据,这段是哈姆雷特得知真相时的个人心理感受,这是一个主观问题;另一方面,生存和毁灭主要是指国家事件,因此在此处使用它们并不准确。
再比如李清照的《慢声》,“寻与求,冷与寂,惨与惨”,这句话平淡交替,除了韵律的美感,还有感情的压抑,这是极难翻译的。
美国译者 Kenneth Rexroth 将其翻译为:
搜索。搜索。寻求。寻求。
冷。冷。清楚。清楚。
悲伤。悲伤。疼痛。疼痛。
他认为,这只靠英文单词的叠加,根本没有体现原句的情感。
林语堂翻译过来就是:
如此昏暗,如此黑暗,
如此密集,如此沉闷,
如此潮湿,如此潮湿,
好死!
以 d 开头的七个形容词是完美的。
我们再看一遍徐老的版本:
我寻找我错过的,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我感到好伤心,悲伤,
如此寂寞,没有欢呼。
韵律完美,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主角“我”,在旋律与失意之间,传达出作者的悲愤与悲痛,生动而感人。
他并不是纯粹为了美而失去原文的意义,而是在对两种文化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了弥合两种文化的工作。
在 2019 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徐老提出,翻译是追求两种语言之间的“双赢”局面。
即使 95 岁高龄,他仍然追求不同语言最深厚的文化魅力。
我们找到了一份对徐先生 95 岁高龄的英文采访,在采访中,他口齿伶俐,大声而雄辩地讲述了他对唐显祖和莎士比亚文学的看法。
“莎士比亚描述了生活中的爱。唐显祖在梦中描写爱情,描写死后的爱情。这说明莎士比亚比唐显祖更现实,而唐比莎士比亚更浪漫。这就说明了中英剧的区别。如果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取得进展。
莎士比亚描绘了生活中的爱情,唐显祖描绘了梦中和死后的爱情。由此可见,莎士比亚更现实,而唐显祖则更浪漫。这也说明了中剧和英剧的区别。如果你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你就可以取得进步。
莎士比亚和唐显祖这两位文学巨匠,曾被徐老连上,他们穿越了 400 多年的时光,换来了回首相遇。
观看视频,感受徐老英语口语的魅力吧!
04
从黑夜中偷走时间的人
从黑夜中偷走时间的男人
徐老的生活非常规律:他早上 8 点起床,早上会见访客或看书,下午把晚上的翻译结果打到电脑里,带他进入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深夜
当世界沉睡时,他留给漫长夜的是键盘的背面。
“我没有白天和黑夜。每日和每日只有一个区别,没有翻译。他经常在嘴里念出英国诗人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的话:
“延长我们白天的最好方法就是从晚上偷走一些时间。”
北大长春园,一座老房子,一台电脑,倔强的他还在夜里“偷时间”:他打字很慢,眯着眼睛靠近键盘,坚持自己打字每一个字,从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四点。
几十年来,这一直是常态。
2007 年,徐先生被诊断出患有直肠癌,医生裁定他最多只能活 7 年。徐老笑道:“反正我也不管你,我想做什么都可以。
面对死亡一步步逼近,这就是何等的豁达与冷静。这七年,徐老从未停止过工作,因为他不愿意放过自己爱了一辈子的译者。
七年过去了,徐老不仅活得不错,还在 2014 年获得了最高奖项,这就是医生所说的他原本生命的终点。
晚年时,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工作计划,要“每天翻译 1000 字”。
93 岁时,他的目标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今年年初,他还在写自传《百年梦》,他的新年决心是:好更好最好,永不休息,直到好就是更好,最好最好。(善上好,精益求精;不到顶端,永不停歇)。
这是徐老给自己定下的一个小目标,作为翻译,徐老早就名副其实了,他什么都不用做,和三五个朋友喝茶,聊家常谈,就可以安享晚年。
然而,徐老对翻译的热爱让他根本停不下来,直到 100 岁,他仍然想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在徐老眼里,年龄和岁月可能早已变得微不足道,只剩下对翻译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毕生追求。
对于他所热爱的,他将永远保持朴实和热情,无论世事如何,他只默默耕种自己的田地,乐在其中。
前不久,我在科凡听专栏看到徐先生的专访,聊到长寿的秘诀,老爷子说:
“开诚布公地思考,无论你的人生有多长或短,你都必须在生活中尽力而为,得到你喜欢的,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你喜欢的事情。”
当有人问起他的职业生涯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一个 80 年的翻译。
选择一件事,专攻一个行业,翻译一生。
“中国文化太美了,我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看到。”
踩着中西文化,翻译行业是高手;他毕生致力于向世界推广国家的古典文化,就像大学的学生一样,他们总是年轻,总是流泪。
那个曾经笑着走出死亡的老人,这一次,真的走了,而且很痛苦!哀悼!
徐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在世界历史上留下的中华文化瑰宝永远熠熠生辉,他一生保持的“青春”精神值得我们永恒的追求。
点亮“守望”,一起祈祷,徐老一路同行!
这本板书很帅!Jimmy 老师双手拿着粉笔写字
预祝所有毕业生获得金榜称号!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