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左辰通讯员邝昌茂
【协调】
中亚(制图徐云)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
【项目名片】
中国能建葛洲坝西丽水泥项目。 (徐云画)
中国能建葛洲坝西丽水泥项目(以下简称西丽水泥项目)是中哈产能合作首批重点项目之一。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条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总投资1.69亿美元,年产水泥产能110万吨。于2019年5月投产,其生产的油井水泥填补了哈萨克斯坦油井水泥市场的空白,改善了该国油井水泥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葛洲坝西丽水泥项目采用先进、环保的生产工艺,生产高品质水泥产品。已成为西丽县乃至克孜勒奥尔达州的工业支柱之一,带动了哈萨克斯坦各州建筑业的发展。西丽水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为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我们对此表示感谢并希望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西丽县第一副县长
耶尔苏丹·阿曼特
在古斯拉夫语中,“哈萨克”意为“游牧战神”。
远古时期,哈萨克人民犹如雄鹰,翱翔在辽阔的草原和连绵的戈壁滩上,过着随水随草迁徙的游牧生活。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片辽阔的草原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克孜勒奥尔达州西丽县,2019年,按照世界先进标准建设的中国能建葛洲坝西丽水泥项目正式投产。火爆的中哈产能合作给这个西南工业之州带来了生机。
重播
玩
00:00/00:00直播
00:00
转到全屏
50
单击并按住可拖动视频
深厚友谊:倡议“开花结果”的地方
哈萨克斯坦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从中国向西延伸的第一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源地。中哈两国地缘相连,文化自古相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留下了许多相互交往、友好往来的传奇历史。
冼星海与拜克达莫夫的患难之情至今仍被传唱,青年歌手迪玛希赢得了一大批中国“粉丝”……西丽水泥正在续写中哈友谊的“新传奇” 。
九月是哈萨克斯坦最好的季节。中国与当地时差3小时。一下飞机,天高云淡。秋风吹在脸上,我感到神清气爽。 “你来得正是时候!”与记者同行的西丽水泥公司返岗员工李朱。
“你好,萨内·阿姆!”走出机场,一个身材魁梧,眼窝深邃的男人迎上来,热情的打招呼。他叫萨比特,是西丽水泥公司的司机。
沿公路行驶至项目部,映入眼帘的是两旁一望无际的原野和戈壁滩,悠闲的骆驼,成群的牛羊,点点滴滴的驼刺。这真是《Celego》中描述的场景。
中国能建葛洲坝西丽水泥项目。 (通讯员邝昌茂 摄)
行驶了一个半小时,车子到达了西丽县城。茫茫戈壁滩上,蓝白色的西丽水泥厂映入眼帘,与背后的蓝天白云融为一体。距克孜勒奥尔达机场约150公里。高耸的水泥预热塔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
石里是当地的县名,汉译为西里。这是一个以樱桃和水稻闻名的农牧小镇。稻米粒粒饱满、香味浓郁,各种水果香甜可口,畅销全国各地。西丽水泥已成为当地的“新名片”。
餐桌上,牛羊肉是当地最重要的食物。让记者意外的是,桌上还有炒豆角、大白菜、南瓜叶等国内常见的蔬菜。 “试试吧,我们自己种的。”西丽水泥公司总经理吴振华微笑推荐。
在西丽水泥公司,共有45名中方员工驻扎于此。由于项目所在地是盐碱荒地,种植蔬菜难度极大。除了“老四”黄瓜、西红柿、土豆、洋葱外,员工平时吃的其他蔬菜基本都是进口的,价格比国内贵几倍甚至十几倍。
中国工人在盐碱地上种植蔬菜。 (通讯员邝昌茂 摄)
为此,驻外员工在生活区的荒地上开垦了一片片园地。 “如果土质不好,就拿来羊粪、牛粪来改良土壤。如果缺水,就拿来水来灌溉菜地。”付明副总经理说,通过精心培育,最终种植了10余株秋葵、丝瓜、南瓜等。种植蔬菜已实现自给自足。
创新涌动:“傻大黑粗”飞上“云”
走进厂门,左边是一栋4层的白色办公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所有财务、销售和其他职能人员都在这里工作。办公楼前,中哈两国国旗飘扬。
走进工厂,管道蜿蜒纵横,预热器高高矗立,现场生产工人寥寥无几。中央控制室内,大屏幕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员工只需操作数字化系统,所有生产环节都可以按照指令进行操作。
付明介绍,西丽水泥厂对标国内先进技术,采用自动化设备,100%中国制造。同时安装工业视频监控摄像头150个。从原材料储存、产品生产到包装运输的每一个水泥过程都清晰可见。
哈萨克斯坦MMG曼吉斯托州油田使用葛洲坝西力水泥。 (通讯员邝昌茂 摄)
哈萨克斯坦每年的水泥需求量约为1200万吨。 2019年之前,其油井水泥长期依赖国外进口。西丽水泥厂投产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当地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特别是油井水泥,填补了哈萨克斯坦的工业空白。
厂区没有一丝灰尘,只有芦苇随风摇曳,矮柳挺立,时不时飞来几只鸽子休息。 “当地干旱少雨,沙尘暴肆虐,为了绿化盐碱地,我们正在与天和地作斗争。”傅明笑着说道。
西丽水泥厂靠近锡尔河,周围有很多村庄,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付明告诉记者,该生产线采用辊压机节能技术、高效煅烧冷却等先进技术,部署103台高效除尘器。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低于哈萨克斯坦水泥行业。该生产线在保证水泥生产质量的前提下,还将当地工业废渣、粉煤灰融入水泥配料中,变废为宝。
中国葛洲坝西丽水泥项目的一名哈萨克斯坦员工正在悬挂牵引绳。 (通讯员王泉源摄)
走进水泥厂区,一袋袋标有“гежуба цемент(葛洲坝水泥)”的水泥被装进色彩缤纷的火车车厢。西丽水泥公司副总经理孙文斌低头检查水泥起袋情况。 “这批油井水泥即将装车。”发送到格鲁吉亚”。
这时,一声哨子打断了孙文斌和记者的谈话。他抬头一看,看到不远处有一列火车飞驰而过。 “离我们一公里就是著名的欧亚铁路,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我们身边经过,最终到达俄罗斯和欧洲。”孙文斌说道。
靠近水的塔先得月。依托欧亚铁路,葛洲坝西丽水泥公司水泥销售半径已达1500公里,不仅供应哈萨克斯坦,还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
连接人心:吸引清水“润心”
距离西丽水泥厂约2公里处是中哈员工的生活区。宿舍共有5间,红砖青瓦。配有中哈员工餐厅、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房等,被当地人称为“华人社区”。
每天晚上,中哈两国员工一起乘公交车下班,一起吃饭、一起踢球、散步、聊天。夕阳衬托着夕阳,周围偶尔传来几声狼嚎。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的感觉。
西丽水泥项目生活区。 (通讯员邝昌茂 摄)
梅里是西丽县人。她曾在中国留学学习中文。 2020年10月,她来到西丽水泥公司实习,认识了帅气的新疆小伙子艾伊登。两人去年结婚了。不久前,艾登和梅莉迎来了爱情的果实。 “我在这里获得了稳定的幸福。”梅莉说道。
西丽县第一副县长耶尔苏丹·阿曼泰表示,西丽水泥厂不仅生产优质水泥,还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20多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人,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人。超过8000万地方税。 1亿坚戈(折合人民币约1.3亿元)。
来自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工人在工作间隙拍照。 (通讯员邝昌茂 摄)
在距离西丽水泥厂约1公里的图兰村,一条近3公里的运河静静地流过,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意盎然。此前,运河内杂草丛生,淤泥堵塞。田地里的地下咸水无法排出,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成为村民们的“烦恼”。
“沟已经挖好了,堵住了。”无奈之下,村老人协会向中方公司发出求助信。
2021年春天,西丽水泥公司开着挖掘机进村。沟渠里的淤泥被挖出来,杂草被连根拔起,堵塞多年的沟渠终于被清理干净了。
“嘎克斯(好)”!挖掘机司机胡安尼斯是项目生产管理部员工,家住图兰村。他高兴地说:“西丽水泥项目不仅让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还为村里带来了帮助。”通往县城的街道、色彩缤纷的房屋、当地的清真寺……很多都是西丽水泥公司帮助修建的。
“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图兰村老人协会会长薄德白表示,从村民就业、到医疗服务、再到公益项目、慈善筹款,在与西丽水泥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朋友的真诚和热情。
情系“一带一路”
艾达娜 (Aydana) 受雇于“家门口”
阿依达身材苗条,深邃的眼睛,黑色的马尾辫,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看起来就像一个中国人。
事实上,她是西丽县人。现担任中国能建葛洲坝西丽水泥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他精通哈萨克语、俄语、英语和汉语。
“你是怎么跟中国扯上关系的?”
“中国人是我的恩人,中国是我的福地”。艾达娜一扫羞涩,眼睛闪闪发亮。
2014年,艾达娜还是哈萨克斯坦朱巴诺夫国立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凭借优异的成绩,她获得了去中国留学的机会。
在新疆财经大学读书期间,阿依达娜在参加活动时发生意外,导致腰椎爆裂骨折。手术需要她父母的签名。 “当时我感觉天都要塌了……”
周围的老师和数百名同学迅速为她组织捐款,为她筹集手术资金。 “我真的很感动,有这么多非亲戚的人愿意帮助一个陌生的外国女孩。”艾达娜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艾达娜的工作照片。 (通讯员邝昌茂 摄)
从此,艾达娜决心留在中国学习、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通过报名孔子学院,她顺利考入厦门华侨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考入四川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
2019年,通过招聘,艾达娜成为葛洲坝西力水泥公司的销售助理。在公司的销售部门,艾达的工作忙碌而复杂,翻译合同、了解市场、售后服务……“我喜欢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也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家乡的发展!”
艾达娜的丈夫也在西丽水泥公司工作。 “我真的很幸运,也很感谢身边的人。”艾达娜摸着怀孕八个月的肚子,看上去很高兴。她说,这份工作满足了夫妻俩“在家门口就业”的期望。
相关链接>>
探访“一带一路”①丨亚吉铁路,非洲的“繁荣之路”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乃至世界重大事件。不仅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新闻、实用便捷的资讯,还推出了掌报阅读、报道、学习、在线互动等一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