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曾获2021年全国外语课程思政竞赛特等奖、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2022年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对比赛的看法
“外语教学学会杯”全国外语教学竞赛是一项高水平的外语教学竞赛,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均为各省份最优秀的代表,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参赛选手们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将技术融合、学科交叉、课程思政等教学理念有机融入到比赛中,体现了教学竞赛的超高水平。在激烈的最后阶段,我被选为“创造力”单元,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我专注于“连点成线,构思思路”,尽量贴近文字,通俗易懂。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涉及大脑的运作,我将神经语言学的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力求呈现生动的教学片段。
在全国总决赛阶段,我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材《中华精神》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在教学方法方面,我结合课题组的最新科研成果,阐述了创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体现了教学理念的高水平性,得到了评委们的认可。
本次比赛使我充分认识到科研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和“新文科”的教学发展路径,为新时代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启示。
竞技场和专家评论
评审专家
讲座
▲扫码查看讲座正文
从杨雨晓老师20分钟的示范课中可以看出,他的英语基本功非常扎实,口语表达清晰、准确、流利,课堂教学语言使用得当。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互动式教学理念能尽可能体现,学生能积极与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杨老师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学习的文本是《A Messy Mind for Creativity》,主要探讨了什么样的思维活动和习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创造力。为了介绍这个话题,杨女士首先展示了一张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的照片,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史蒂夫乔布斯的了解。接下来是乔布斯的一段引述,引导学生思考乔布斯创造力的来源,最后引入连点的概念,并利用乔布斯的经验和引语来说明连点对创造力的重要性,这是本课课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在笔者看来,杨老师的介绍方法非常巧妙,不仅结合了学生们自己的经验、知识和理解,而且与这节课的主题密切相关。
由于学生在课前研究了课文,并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在本节课的介绍后没有花太多时间讨论课文内容,而是与学生们梳理课文的逻辑结构,并让学生谈谈课文各段落的主要内容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很有必要,老师的设计也很合理,值得借鉴。然而,在本次会议的最后,杨女士介绍了她和她的同事们最近完成的关于音乐与语言之间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音乐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与本课所学的文本无关,因此不宜在本节中介绍它们。此外,虽然学生在课前已经准备好了文本,但仍应花一些时间与学生讨论文本的内容,尤其是文本的主要思想,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回应文本的主要思想。
在分析了文本的逻辑结构后,老师将重点转移到词汇学习上。结合前面提到的连点概念,杨老师通过建立单词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学生学习词汇。应该说,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他给出了一些定义,并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单词,例如:
1. 让某事持续一段时间:保留、保留、维护、维持
2. 事物或人的数量极多:许多、大量、丰富、众多
3. 描述困难的事情:复杂、困难、复杂、困惑
在本课中,杨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定义说出他们知道的单词(上面例子中斜体字中的单词)的名字,从而得出文本中具有相似含义的单词(上面例子中粗体的单词)。不幸的是,老师自己说了课文中的单词(我们教科书中的单词就是这个......),而不是让学生说出目标词汇,学生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此外,老师强调需要在这些词之间建立联系,以达到从过去学习和学习新事物的目的。但是,当去语境化时,就很难在这些词之间建立联系。还有一点是,在杨老师给出的定义中,1 和 3 是动词的不定式结构,2 是名词短语,但目标词的词性并不完全符合定义。例如,第三个定义是动词的不定式结构,对应的词应该是动词,但学生说的词和老师给出的目标词是形容词(perplexing)。事实上,英语中可能根本没有一个动词来描述困难的事情。
虽然这门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上体现了杨玉曦老师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设计、组织、执行能力。
讲座
▲扫码查看讲座正文
总的来说,杨玉晓老师对教材《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是比较准确的,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情况设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并介绍了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的教学方法。讲课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准确。
杨老师在课文中抓住了生命之心的关键概念,并将理解和认可这一概念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理解生命之心,将信息带回家)。需要指出的是,文中反复强调中国人过心灵的生活,这是一个命题,也是中国精神的核心。而 life of the heart 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命题,不能代表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原文说的是 Life of the Heart,而参赛者说的是 Life of Heart。虽然只是文章的差异,但含义不同。
杨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教材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第一段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中文”,然后描述中文的特点;第 5~7 段(应为 4~6 段)提出了中国精神的假设,第 8~11 段(应为 7~10 段)从四个方面解释了什么是中国精神(心灵的生活)。老师还提到,文章的逻辑结构值得向学生学习和学习。引导学生注意文本的结构,并尝试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和应用他们所学的结构是很重要的。然而,就本文而言,最能说明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的是第 1~5 段。第 1~2 段讨论了什么是温柔,第 3~4 段解释了温柔的来源是同情心和智慧,第 5 段继续探讨同情心和智慧的根源,即“中国人完全过着心灵的生活”。正文第 1~5 段的逻辑严谨而渐进。但如果你不仔细阅读和思考,恐怕会很难辨别其中的逻辑。
在讲座过程中,杨老师重点介绍了课堂上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介绍词汇教学过程时,他提到将采用以儿童为导向的语音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像孩子一样学习说话,以夸张的语气和语调发音,并做出一些动作或手势。其实,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大学英语专业。此外,对于本课学习的文本,重点应该放在文本的内容、结构和灵感上。在介绍读书活动时,杨老师提到将采用读书圈的方式。阅读较长的文本时,通常采用阅读圈法,以便让学生分担阅读任务,减轻阅读负担。这节课的文字不长,是一篇结构紧凑且讨论充分的文章。只有完整阅读这篇文章,我们才能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所以读书圈可能不是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杨老师还提到,会要求学生做一些课前准备,比如收集一些材料和背景资料。这种方法的起点是积极的,但就本节的文本而言,如果教师没有给出具体的要求和提示,学生可能很难收集有用的材料和背景信息。老师还提到,课堂上应该使用一段题为“儒家思想是一种宗教吗”的段落。以引发学生思考繁体和历史汉字。虽然笔者并不了解本视频的内容,但从视频名称可以看出,它并不适合本课,因为儒家思想(Confucianism)是否是一种宗教,与本课所学文本的主题和内容关系不大。
我们将持续推出本次教学竞赛全国总决赛各组部分优胜者的比赛视频和专家点评,还将在“WE外语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竞赛”板块推出第十二届“外语教学社杯”全国大学生外语教学竞赛专题网页, 敬请期待!
往期精彩回顾▼
策展 / 徐高丽安 制作 / 李安
视频 / 万忠秀评论 / 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