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十三楼》(1999 年)剧照。
以下是经许可摘自哲学家梅建华所著的《So Collection》一书。
原文作者:梅建华
《所以藏品》,梅建华著,华夏出版社,2024 年 2 月。
1. 哲学与技术:一个新问题
关于“元宇宙”,有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首先,如何重新理解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将讨论虚拟现实和元宇宙的真实特征。2016 年秋天,我有机会参加了纽约大学哲学系 Chalmers 和伦理学教授 Matthew Liao 的联合课程,题为“20 世纪的当代哲学”。主题是技术哲学,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哲学中的一系列主题:人工智能、认知扩展和认知增强、互联网、虚拟现实以及一般计算信息技术问题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和心灵哲学。
Evolver (1995) 剧照。
Chalmers 一直处于思想的最前沿。在 1990 年代,在他的著作 The Conscious Mind (1996) 中,他提出了意识的难题,引发了对意识的讨论热潮。在本书的第 8 章中,他讨论了强大的人工智能,认为机器意识是可能的。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一直持续关注技术带来的哲学问题,并首次正式讨论哲学界的奇点问题(2009),该论文发表并引发了热烈讨论。《意识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专题文章,其中包括 26 篇评论文章和他对这些文章的回应。2016 年,他撰写了《Virtual and Real》的初稿,并于 2019 年进行了扩展。2022 年初,他出版了哲学专著《现实+》。或许提到“现实+”或“虚拟现实”,会再次引发新一轮的研究浪潮,就像他当年提出的“意识难题”一样。
从大脑意识问题到虚拟现实问题,查尔默斯可以说是把握住了时代的思想脉络。冯奇先生的名著题为《知己知世》,查尔默斯和冯先生不谋而合。然而,在当代哲学的语境中,我们通过对大脑机制的探索来认识自己,通过对虚拟现实的探索来认识世界。查尔默斯的研究基于当代技术对大脑和世界的巨大影响,而这种对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哲学探究使用技术作为“媒介”。
《知世知己》,冯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我所理解的技术哲学与当前学科的技术哲学不同。在我们这个时代,技术已经扩展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我们不思考技术引发的哲学问题,但我们通过技术思考哲学问题,我们思考我们人类的命运。由于生物基因技术和智能数字技术的转型,有可能延长人类的寿命,甚至达到一定程度的永生(如意识上传)。至少,这削弱了一些哲学的基本前提,比如基于有限性和“生到死”的哲学话语,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
当代技术改变了我们作为人类,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人类的特点是什么?是心理上的、生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这
奇点问题的关键是人类的智能和意识是否可以被机器复制和超越。这样的问题不再只是哲学家的问题,而是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问题。我将技术哲学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研究技术本身的哲学问题,尤其是伦理问题;另一个是探索关于技术本体论的哲学问题。2016 年,他教授了一门名为“技术哲学”的技术哲学课程,这是通常从技术研究中产生的哲学问题。在他 2022 年出版的新专著的序言中,他提出了技术哲学。他承认受到了神经哲学家丘奇兰 (Churchland) 的《神经哲学》一书的影响。
在丘奇兰看来,神经哲学结合了两个方面:提出关于神经科学的哲学问题,以及使用神经科学方法和证据来回答传统的哲学问题。查尔默斯认为,他所理解的技术哲学也是如此:通常的技术哲学会提出关于技术的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使用技术来回答传统的哲学问题。技术哲学的关键是哲学与技术之间的双向互动,既要从技术看哲学,又要从哲学看技术。
2. 虚拟现实在本体论地位方面并不弱于物理现实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虚拟现实,以及最近元宇宙的兴起,成为人类在其中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真实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元宇宙通常定义如下:“与现实世界平行且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反映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值得指出的是,与人类无限想象力分类的“元宇宙的祖先”(文学等)相比,目前的元宇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硬件设备的虚拟世界。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元宇宙与其他虚拟现实的真实层面相同,它们都是基于数字技术生成的。
《黑客帝国》(1999 年)剧照。虚拟现实的
讨论有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是虚拟现实是否与物理现实具有相同的本体论地位的本体论问题;第二个是认识论问题,即虚拟体验是否与实际体验具有相同的感知地位;第三个是控制机制的问题——虚拟现实是否具有与物理现实不同的控制机制。
普遍的看法是,物理现实具有更基本的本体论地位,实际经验比虚拟经验更真实,现实的秩序同样会侵入和控制虚拟秩序。这些论点并非没有道理,但我认为相反的论点更值得辩护:虚拟现实的本体论地位并不弱于物理现实,虚拟体验与实际体验一样真实,虚拟秩序可以逃脱真实秩序。
我先从最后一个问题开始。
赵廷阳是第三期的主要代表,虽然他高度赞扬元宇宙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事件,但他认为元宇宙可能会劫持我们的社会,在资源配置上会趋向于虚拟现实,从而导致对真实人类的压迫,而那些有权力的人会以虚拟的名义劫持现实, 形成一种“跨世界劫持”。当然,这种怀疑是有原因的,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是,元宇宙的底层逻辑与现实世界不同,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元宇宙使用区块链技术来防止大公司主导一个行业,因为“区块链不是简单的点对点网络和密码学的线性组合,最重要的是,它允许所有区块链网络参与者达成共识。区块链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从而避免了因缺乏信任而无法完成的操作。对虚拟现实绑架现实的担忧可能源于对元宇宙底层逻辑缺乏理解。
《头号玩家》(2018 年)的剧照。
第二个问题是虚拟现实的认识论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怀疑论的问题,我们是否能知道自己是在虚拟现实中还是在物理现实中。Chalmers 认为,虚拟现实提供了新版本的 Cartesian 怀疑论:我们是否知道自己处于虚拟世界中。一开始,他引用了庄周孟蝶等思想实验,认为虚拟现实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外部世界的问题。Chalmers 认为,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我们是否处于虚拟世界中。但我认为孤立地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多大价值,但它只是虚拟现实中传统怀疑论的延伸。Chalmers 接受了模拟假设,即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处于模拟世界中,而这个假设与我们对现实的解释密切相关。
《共存于时空》(2018 年)剧照。
另一个是体验的问题,我们创造虚拟世界是否希望从虚拟世界中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Chalmers 表示,虚拟体验是一种真实的体验,至少从视觉和听觉上看,只要刺激相应的大脑神经,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体验。也许实际体验比虚拟体验更真实,我们面对的是物理环境,而虚拟世界则与虚拟环境相对。但是,严格来说,很难说这是相同的体验。因为体验的对象不同,或许可以说虚拟体验提供了更多的体验。
例如,滑雪,实际的滑雪体验与虚拟滑雪体验大不相同。在现实世界中,菜鸟只能在初级滑道上滑雪,不敢走高级滑道,否则会淤青肿胀。但在虚拟世界中,您可以在高级小径上滑行。即使你在同一个低矮的路线上滑雪,你也不能说实际体验更真实,虚拟体验是次要的。我可以在初学者小径的虚拟空间中滑行 100 次,在现实世界中滑行 10 次后让自己筋疲力尽。甚至,虚拟体验开辟了更多的体验维度,让许多在现实中难以发生的体验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发生,从而拓宽了我们人类对世界的理解维度。
就价值而言,我认为至少虚拟世界的价值不能与现实世界进行定量比较。没有生活经验,我们很难体会其宏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大型的历史战争演习中,我们会体会到人性的意义。从经验上捍卫虚拟现实是可行的。当然,总会有人说虚拟现实不如现实世界,因为我们还处于虚拟现实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类的实际经验已经进化了几千万年。这种批评对虚拟体验不公平。
它也没有对虚拟现实构成挑战,即虚拟体验是否从根本上依赖于实际体验。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被分成五到五人,那会怎样?我认为这是技术本身引起的哲学问题,而虚拟技术帮助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直觉与理性》,梅建华著,商务印书馆,2023 年 7 月。
第三个问题是虚拟现实的本体论,一些学者总结了虚拟现实的几个基本特征——虚实共生、人机交互、沉浸式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结合虚实。我在这里讨论不依赖于现实世界的功能。想象一个虚拟世界,它在某个时刻冻结并且不再改变,我在乎此刻这个方面的特征。
在《无主体认识论》中,波普尔谈到了三个世界之间的区别: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抽象世界。第一个世界是物理世界,第二个世界属于人类思想的世界,第三个世界是思想的世界,比如科学理论、数学和小说所在的世界。虚拟现实属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首先,要实现虚拟现实,必须有一些物理硬件设备,例如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其次,必须有人进入虚拟现实才能感知世界。第三,虚拟世界的逻辑,就像现实世界的逻辑和算法一样,可以存在于抽象的世界中。可以说虚拟现实具有三个世界的要素,现实世界也具有这三个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世界并不逊色于现实世界。
3. 什么是真实和真实?
在讨论虚拟现实(或现实)时,有一组术语“thereal”、“reality”、“realism”、“virtualreality”。我将“thereal”翻译为“real”,将“reality”翻译为“real”,将“realism”翻译为“realism”,将“virtualreality”翻译为“virtual reality”。当我们谈论增强现实、扩展现实技术时,这个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的。我之前提到了 Chalmers 的模拟假设,即我们原则上不知道我们身处哪个世界,因此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生活的世界来理解现实。那么这个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的。我之前提到了 Chalmers 的模拟假设,即我们原则上不知道我们身处哪个世界,因此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生活的世界来理解现实。
《Free Guy》(2021 年)的剧照。
Chalmers 拥抱虚拟现实主义:虚拟世界的物理对象是真实的,并且它们是数字的。数字对象是虚拟现实的基础,然后它是真实的。Chalmers 进一步支持模拟真实感。如果模拟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在模拟的世界中,模拟现实中的对象也是真实的。
从广义上讲,宇宙包含许多世界,包括物理和虚拟世界,这些世界中的对象是真实的。
我们如何理解现实和真理?
首先,确实有。事物可以被感知和测量,这可以表明它的存在。但也要承认有些事物是无法感知和测量的,例如大爆炸。其次,它具有因果力量。物质世界万物都有因果力量,山川飞沙石。但也要承认,有些事物是真实的,但没有因果力,比如数字等。第三,它确实独立于人类的思想。如果存在独立于人类思想而存在的东西,那么它比依赖于人类思想而存在更真实。第四,这不是幻觉。即使我们身处一个模拟的世界,这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们相信它们的存在不会导致信仰和行动之间的矛盾。第五,它是真实的。他借用了奥斯汀在《感觉与感性事物》中的立场,不问什么是真实的,而是在实际使用语言中如何使用真实这个词,例如,我们不在乎苹果是不是真的,而是在乎你得到的苹果是不是真的苹果。
基于上述五个标准,Chalmers 认为模拟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是要把这五项标准当作真正的检验,而是要把这五项标准当作一个方向。它既承认可测量的和具有因果力量的事物是真实的,也认识到不可测量且没有因果力量的事物是真实的。既承认现实可以独立于人类的思想,也承认现实可以产生真实的感觉,而不是幻觉。现实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们可以把日常对现实的理解作为参考。可以说,查尔默斯对真实的理解并不罕见。
对现实的怀疑有三种解决方案:首先,实证主义方案表明我们无法证实笛卡尔的怀疑,因此也无法怀疑现实;其次,外在主义方案认为,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不是罐子里的大脑,因此不能怀疑现实;第三,认识论方案认为,我们对虚拟现实中的一切都有完全连贯和系统的感知,因此不能怀疑现实。
科幻纪录片《AI We Need To Talk About A.I.》的片段(2020).
与上述三种对怀疑主义的拒绝不同,查尔默斯接受了外部世界的结构主义。宇宙本身就有结构,我们可以用数学和逻辑来描述这些结构,所以这些结构本身比现实世界更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都是真实的。
在《书写世界之书》中,赛义德提出了 Kudin 的概念(逻辑的概念和基础物理学的概念)。查尔默斯的结构现实主义与塞德不同。如果用信息的概念代替基本的物理概念,那么两者是等价的,基本信息以特定的方式构成,世界的基本结构是通过数学和逻辑描述来描述的。
真正真实的是数学结构,或者说基本存在,是结构中的那些关节,此外,它们所基于的物理和想象对象也是真实的。如果我们不区分 Vane、Seid 和 Chalmers,他们对现实的理解就有一些共同点:像数字、心理事物和虚拟对象这样的东西都是真实的。
所谓实在是指在那个世界里,这些对象要么是根本的,要么是依赖于基本事物的,要么是反映实相结构的概念。例如,在现实世界中,Kuding 的概念是基本粒子和逻辑的概念,而在虚拟世界中,Kuding 的概念是比特和逻辑的概念。这些都是那个世界的基本事物,因此是真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现实的现实和物理现实的现实在本体论上同样基本。如果有人指出我们仍然觉得现实世界更真实,我有两个不同的答案:一个是对经验的进化解释,就像帕皮尼奥对身心问题的讨论一样,它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二元直觉。另一个是概念性的回答,一个事情实际上是如何发生的,一个事情本身是两个不同的事情,我们不能用实际的经验来证明本体论,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哪个世界。
仿真假设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要从庄子中了解虚拟的现实,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身处某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仍然是真实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不再是原来的生物自我,世界也不是原来的物理世界。它不再是纯粹的主体与客体的二分法,不再用主观主体来理解客观世界,新的科技模糊了客体与自我的界限,这与庄子所谓的“物化”不远了。陈桂英先生将物质化解释为:“物质与自我之间的界限的消解,万物融为一体。“这表明了对虚拟现实的新视角。
注:本部分曾作为文章发表在 Philosophical Dynamics,2022 年第 9 期。
原文作者 / 梅建华
摘录 / 罗东
介绍部分校对 / 穆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