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11-06 00:04:14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它是什么。刚才提到,文化这个概念有着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惯、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都可以归入文化的范畴。与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积累的优秀文化传统,包括一些思想的东西,还有中国的历史、建筑、艺术等。第二是我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很多东西都是中国独有的。当我们比较英语和汉语时,我们感觉很多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是一一对应的。当我们遇到生词时,我们自然会想到查英汉词典或者双解词典。比如中文的“table”就是英文的table,“desk”就是desk等等。查字典后我们会说,英文的table就是中文的“table”,desk就是中文的“desk”。事实上,情况并不完全如此。除了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如激光、艾滋病等一一对应外,其他词语在两种语言之间并不完全对应。但这些完全对应的词只占语言的一小部分,其余的绝大多数都不是一一对应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学会了这样的表达:“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我长大后想当一名拖拉机手”,或者我想当一名工人、农民等。当时“农民”用农民,但现在我们“农民”用农民。为什么不用农民呢?因为在英语中,“农民”一词带有贬义,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受过教育”,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乡巴佬”。其实农民的意思和我们农民是不一样的。大家想一想,我们中国的农民能和英国、美国的农民一样吗?我的侄女正在英国攻读MBA,她告诉我,她的同学很多都是农民的孩子。他们非常富有,一些父母驾驶直升机送孩子上学。因此,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很多单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为什么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不一一对应?首先,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含有很多文化含义;其次,在不同的社会中,有些现象在这种文化中存在,但在另一种文化中不存在。比如我们国家有“党支部、党支部、共青团员”等词语,这些词语属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基本国情,英语中是没有的。然而,当我们与西方人交流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这些单词,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学习者能够用英语正确表达它们。因此,中国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积累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是我们当前社会的基本国情。

现在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我用“渗透”这个词。首先,所谓“渗透”,就是要把中国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换句话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课。中华文化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使用描述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即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我们自己中国的东西。例如,用英语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 “, ETC。;有些是当今社会使用的词语。 ,如“和谐社会”、“经济特区”等表述。这些是我们中国社会特有的,所以我用“渗透”来表达。一是服务于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二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

学英文中文_中文学校英语_中学英语中文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即“为什么”。在英语教学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要提到文化,往往就是指西方文化。这个问题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学,也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现在非常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我们都强调要学习外国文化。例如,实验中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一到九级中,一级描述是让孩子了解英国大本钟、伦敦塔等西方文化,很少提及中国文化。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是培养学生英语沟通能力的需要。是国家对外语能力人才的需要,也符合现行《高中英语教学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熟悉社会文化生活的一般性话题,如节日、风俗、社交礼仪等。要求学生熟悉这些一般性话题,实际上要求学生能够讨论和介绍。这些一般性主题。你可以想想我们现在的学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别说是中学生,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讨论这些话题。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问题。事情要从五六年前的一场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讨论说起。有一次,我们清华大学的学生和马来西亚的学生交流,发现他们的英语说得很好,但我们的学生虽然已经通过了英语六级,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说话或表达自己。该学生很不高兴,就给我校教务处写了一封信。学校教务处拿着这封信到我们外语系讨论,我们的英语教学该怎么办?当我反思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清华大学的学生无论是词汇量、阅读能力、听写能力等方面应该没有问题,但关键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谈论自己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谈论他们自己。当谈到国家、学校、学院或班级时,他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由此,我发现了英语教学的一个不足:一方面,我们提倡跨文化交流,重视对西方一些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我们提倡跨文化交流,注重对西方一些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我们自己文化中的一些东西,比如我们的节日、习俗和社交互动。礼仪等

当今社会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国际视野相对容易处理。一旦学生接触到西方文化并了解了,学生自然就会有这种所谓的国际视野。但有一点是,当他们接触西方文化时,他们还会想到自己的国家吗?培养这种祖国意识需要什么?如果我们接受西方文化而抛弃自己的文化,祖国的意识可能会被淡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必须学会用英语来介绍自己的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从英语教学本身的角度来看的。此外,包括英语教学在内的所有学科都必须服务于我国建设的需要,满足我国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不是为外国培养人才,而是为祖国培养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换句话说,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有哪些需求呢?现在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是经济实力与文化影响力的不平衡。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来,我们祖国的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长。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今年据说我们应该排第二。而且,国际金融危机为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人们常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历史轮到了中国的崛起。当前的情况是,我们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但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实力不匹配。我们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远远落后于我们经济影响力的提升。

2006年,前驻澳大利亚参赞郑伟章先生曾撰文。这里摘录一段供大家阅读:“墨尔本一所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我,有一个学生听了朋友的话,去中国做生意,如果你中文说得不好,你也必须懂中文文化,就是送礼,所以送礼是中国文化,扎辫子是中国文化,缠小脚也是中国文化。”到目前为止,很多外国人都认识、了解我们。它仍然非常有限,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 “扎辫子、裹小脚”,这才几岁呢?可以说,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如我们乡下人对西方的了解。为什么?我们的电视和媒体整天介绍外国的东西,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电视和媒体却很少报道中国的东西。除非是不好的、负面的事情,他们都会主动举报。好东西却很少被人提及。所以他们对我们了解甚少!有时他们甚至会想,当他们看到中国人时,为什么他们穿成这样?他们是中国人吗?她们为什么不扎辫子呢?女人为什么不裹脚呢?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么,我们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增强我们文化的影响力呢?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除了民族的经济实力外,在这个世界上更重要的是民族的文化影响力。

中学英语中文_学英文中文_中文学校英语

如果我们想要有文化影响力,就必须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只有几种方法。首先,让他们学中文。学习汉语后,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文化。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做这项工作,投入大量资金编写教材、建立孔子学院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政府宣传,但有一点是西方人对政府宣传有一种本能的抵制。很多人说媒体在撒谎。所以真正有效的还是要看我们的民间文化使者。什么是民俗文化大使?我们普通中国人到了那里就知道如何介绍我们的文化,然后温和地让他们逐渐了解中国文化是什么样子,让他们了解我们现在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中国的很多误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英语教学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是相当大的。这个任务应该贯穿我们整个英语教学。可以说满足了我国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事实上,这也是实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文学校英语_中学英语中文_学英文中文

其次,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是当今时代潮流和形势的要求。如今的一个趋势是,外国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当然,随着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需要有人向他们介绍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这也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种情况是,近年来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以我们清华大学外语系为例。今年,我们招收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已超过国内本科生人数。数量极其庞大。而且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的留学生基本上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兄弟国家,现在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也迫使我们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人们感兴趣,所以我们必须相应地提高我们的英语交流和英语表达能力。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介绍我们中国传统的东西和我们的现状,那么这个英语可能就是一个问题。

第三,是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需要。不用说,我们的任何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可能提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让学生了解这种文化,意识到这种文化差异。另一点是,文化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比如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其实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我们中国的文化。两者不能混淆。我们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是中国人,他们就了解中国文化。事实上,情况不一定如此。现在很多英语老师对我们中国传统的东西真的知之甚少。他们的知识很肤浅,了解不全面,甚至存在误解。这很麻烦。一方面,我们教授英语,让学生了解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现状的英语表达方式。在学习、比较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加深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仅仅谈论英国和美国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我们可能必须比较两种文化。我们的祖先常说:“比较可以识别”。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识别。不跟中国文化比较怎么行?两种文化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中的教学要点。换句话说,教授学生西方文化和英语文化是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否则,学生不会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还有一点很重要,只有充分掌握中国文化,才能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当我们谈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时,其实我们是不平等的。当一些学生,包括我们的一些老师谈到西方文化时,他们眼中的兴奋、兴奋、欣赏是难以言喻的;但当谈到他们自己的文化时,他们要么不谈论它,要么倾向于贬低它。刚刚在教室里看到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在澳大利亚的十四天》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第一部分讲的是山清水秀,第二部分却到了人的时候就出格了,说他们“十全十美”,什么样的人才能十全十美呢?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对待西方文化、西方有了这种心态的人,我们还有希望吗?我们一定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一是要吸收西方最好的东西,二是不能崇拜外国人,看不起外国人。我们外语界的前辈王宗彦先生曾说过:“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双方的沟通,而不是单方面向对方学习。”因此,这种平等的心态非常重要。

中文学校英语_中学英语中文_学英文中文

第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当我们谈论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交流无非就是听、说、读、写。如今,我们常说英语教学中存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现象。我们先不说这是否属实。不管怎样,有一点是确定的:当我们用英语交流时,我们必须说话。你说话是为了表达你的想法吗?我们不能停止说话,也不能每天只说“你好,嗨,你好吗?很好,谢谢”。这句话是徐先生(徐国章)生前说的。他说:“光说几句干巴巴的英语单词是不够的,有这样的女孩,发音好,语调好,打招呼的开头词很相似。” 。但聊完天气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也无法连贯地谈论严肃的事情。我们既没有知识,也没有观点,所以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谈论学生来学习语言。和外国人聊天也是一样,坐在那里谈论“你从哪里来,你来中国多久了,这是你第一次来包头吗,你去包头哪里了,包头的食物好吃吗等等” ”。 “聊完这些,我们还能聊什么呢?你能用英语顺利地跟他们交流半个小时吗?十多分钟后,我们很多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接下来我们该说什么呢?因为有没什么好说的。

去年,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少杰教授在谈到我们现在的英语专业学生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口快、耳尖、思维空、知识浅”。我想这和我们的英语教学有很大关系。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内涵,没有内涵就没有什么可表达的;没有内涵就没有什么可表达的。另外,即使有内涵、有东西要表达,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自由地用英语介绍我们的中国文化,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到时候和外国人聊天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想一想,当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和外国人聊天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谈论西方的东西,比如伦敦塔、华盛顿、圣诞节、愚人节等等,无论我们了解得多么好,也不可能。谈论当地人。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用英语谈论自己的事情。那样的话,我们肯定比他们知道的更多,才会有话可说。

中学英语中文_学英文中文_中文学校英语

请想一想,人们如何在交往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信?我们的自尊和自信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向对方提供了他不知道的信息,你告诉了对方一些他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学习西方的东西是为了了解并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是为了表达自己并更好地表达自己。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能力,就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教学。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非常活跃,信息渠道广泛。我们的老师知道很多信息。因此,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如果没有辨别能力,我们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国外一切都好”的错觉。以至于我们一味地接受国外的东西,而我们自己的东西却乱七八糟。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能力,还必须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进行比较认同,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 。

此外,一个好的外语学习者还应该学习中国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感兴趣,并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现在请看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中教授和北京大学高一红教授的研究报告结果。他们都是著名的英语教育专家。这份研究报告被称为“最佳英语学习者调查”,它是关于最佳英语学习者应该具备哪些特征。他们调查了 26 名非常好的英语学习者。我们来看一下结论:“在学习外语和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调查对象逐渐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扬弃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和交际能力。 ,也对自身的人格完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他们对母语和母语文化的态度与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的态度是互动的;他们对待母语和母语文化的态度与对待外语和外语文化是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的。 “他们相辅相成。”由于时间有限,我不需要解释太多,以便大家都能明白其含义。这项调查是针对我们擅长外语学习的中国学生进行的。我认为这个结果是有说服力的。也就是说,想要学好英语,扬弃外语文化的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中学英语中文_中文学校英语_学英文中文

接下来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做什么。我想我上面所说的应该足以令人信服,证明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到了有老师就说,我们有考试,有高考,哪有时间教这些东西?请老师们思考一下。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自己文化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如何在考试甚至高考中表达自己的文化有用吗?对写作等方面,尤其是高考口试有影响吗?我想应该是有用的,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我前面已经说了这么多,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要走得更远?因为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一些关注。比如我昨晚拿到的《英语辅导报纸》就有一页。第一篇是袁隆平的水稻种植,最后一篇是关于文理划分的争论。问一下,这个很好,很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涉及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语,这是很好的。因此,它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为什么叫“渗透”?也就是说,它应该成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任务。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需要学习一些西方文化,还需要加入一些中国文化。当然,我并不是要大家长篇大论地讲中国文化,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另外我们也非常重视,需要进行一些相关的研究。现在我们的老师需要写比赛论文,包括工作评估。我认为文化问题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考虑中学英语教学和高中英语教学应该讲授哪些内容。我们中国的文化应该说是复杂的、复杂的。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应该教什么。表达中国文化,我们可以用中学生能够接受和掌握的词语。我们中学生学会这些单词和句子结构后,可以充分利用它们来表达和介绍中国文化,而不是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亲近感,减少距离感。在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距甚远。如果所学的现成词汇能够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中国文化,学生就会感到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我们常说英语学习应该情境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请老师们想一想,我们最大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我们的学生沉浸在中国文化中,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如果他们能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和周围的世界,他们与英语的距离感是否会减少?这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是有好处的。

下面我就讲一下教学方法。文化教学有四种教学方法:诠释、整合、比较、体验。首先,什么是注解?就是当你遇到一种文化现象时,去解释它。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来得快,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但比较分散、不系统。第二个是融合,就是把英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比如这篇文章介绍了“孔融赐梨”或者孔子的思想等等,但是是用英文写的,这叫整合。还有西方文化。比如我们的很多文章,比如《伦敦眼》、《伦敦雾》等,都是同时学习语言和文化的。第三种是比较。这个对比我们之前也介绍过。一般来说,在谈论一种文化时,我们也会介绍另一种文化进行比较;第四个方法是经验,我们在介绍西方文化时用的比较多。比如我们让孩子们过一个圣诞节或者愚人节来体验一下。有时,这种体验是虚拟体验。我们会做一个软件,模拟在西方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大家体验一下。体验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那么注释、整合、比较、体验这四种教学方法哪一种更适合我们的英语教学呢?是不是更适合我们中国文化的教学呢?或者说怎样才能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进行必要的实践。

第二,关于教材和教学,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当然可能不能参与正式教材的编写,但是我们可以参与补充教材的编写。因此,一些相关内容,如阅读理解等,可以适当纳入教具中。另外,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是否可以考虑一些比较中西文化的文章,或者写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也对中国有所了解?文化表达方式。一些涉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培训活动实际上可以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我们有英语知识的教学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以英语知识的教学为例。比如在教词汇的时候,你可以完全讲一个单词在英语中的意思,在汉语中的意思。可以用它来表达哪些中国文化内容。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这是可以实现的。另外我建议我们英语可以和语文课结合起来教吗?我们的英语老师可以同时看学生学过的中文课本,看看他们所学的内容是否可以用现有的英语词汇来表达,所学的内容是否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中学英语中文_学英文中文_中文学校英语

学英文中文_中文学校英语_中学英语中文

我们当前的中学生拥有的基本语言技能应该能够表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课程标准要求大学入学考试的词汇应约为3500个单词。这个词汇已经很丰富。因为只要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使用1000个单词,就不会有很多沟通障碍。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学生没有足够的使用词汇能力,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单词。例如,让我们看一下“孔子的分析”中的一句话:“孔子说:'那些回顾过去并学习新的人可以成为一名老师。'“用英语,可以这样说:”师父说,一位真正的老师是使过去活着并能够理解现在的人。”您可以看一看,这句话使用一些简单的单词,这些简单的单词可以表达出如此复杂的“回顾过去并学习新的”。让我们看看下一个:“大师说:'当三个人一起行走时,必须有一个是我的老师。'“翻译成英语的是什么?我们已经说过“大师说”。句子的后半部分可以说:“与另外两个人同行时,我总是会在其中找到一位老师。”这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吗? “孔子说”似乎很困难,但实际上翻译非常简单。另一个人:“大师说,早上听到了道路,一个晚上不后悔死亡。”翻译后,每个人都会发现这并不困难。 ,这些简单的词可以充分表达一些深刻而丰富的中国文化含义。当然,我们的老师本身必须首先了解这种文化,此外,他们必须找到增加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兴趣的方法。例如,阅读时阅读一些相关文章,并在写作时编写一些相关内容。您可以放心,这样做不会遭受任何损失。也许您可以有一天在大学入学考试中采用我的建议。您可以考虑一下,在我们的考试阅读或写作中,发现有关中国文化的信息并不困难。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些竞争活动,例如以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演讲竞赛吗?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中国国家的重大复兴过程中,每个人都越来越关注中国文化。在这种趋势中,在外语社区中,加入乐趣并不是一个坏主意。就是今天的报告。谢谢大家。

(摘自“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学研究”,第1期,2010年)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福海中心3号楼607室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Wang Yan

地址:英语口语培训-在线英语教育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人生就是博(中国区)官方网站-D88.COM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204867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