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明确英语专业人文学科性质,增强综合竞争力,解决专业现存问题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11-05 20:57:19

开放40年来,中国英语专业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英语人才和教师,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和英语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问题既包括学科和专业层面的概念问题,也包括英语专业过度扩张带来的实际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明确和坚定英语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英语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

衡量一所大学、一门学科或一专业的绩效有许多量化标准,但真正的标准只有两个: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创新学术成果的产出。整体来看,国家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不如人意。我们经常用“小人才挤,大人才难找”这句话来形容英文毕业生的现状。换句话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和翻译技能,但真正精通英语、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并有能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一些成就和事业的人并不多。随着

时代的发展,中国对英语专业人士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在 20 世纪 50 年代 ~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缺乏学习英语的条件,有必要学习英语专业。当时,国内懂英语的人很少,只要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翻译的基本技能,就能满足翻译工作的需要,被视为英语人才。英语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宠儿,他们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社会上的英语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仍然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中心的英语专业逐渐失去了吸引力,高素质的学生开始涌向实用性强、就业受欢迎的专业。针对这种情况,英语社区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建议和计划,即从培养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到培养复合型(英语+部分专业知识)人才,一般是英语+金融、经贸、商业、法律、新闻、旅游等。

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_英语历史学专业_兴衰历程英语

英语专业培养项目的初衷是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增加了其他专业课程,课时有限,因此应该压缩已经为数不多的专业课程,只保留精读、泛读、听力等语言技能课程。学生只获得基本的语言技能,没有接受真正的专业教育。但是,复合型专业知识课程不可能像本专业那样全面、系统,学生无法达到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水平。因此,这些学生缺乏专业的知识,没有把英语学好,而且他们的专业知识更是肤浅,既缺乏英语专业,又缺乏专业知识。金融、新闻、法律等专业的学生的英语熟练度并不比进入英语专业的学生差多少,而且大学普遍加强了英语教学,而这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具备各自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达到了6级或以上,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超过了既不专攻也不精通这两方面的复合英语毕业生。英语专业的大规模发展每年产生大量的英语毕业生,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从而降低了就业比例,社会只从就业率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性来衡量和评价专业的价值和意义。年复一年,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英语专业原本的高声誉接连被降低,曾经令人羡慕的精英光环也逐渐黯淡,以至于成为了今天的“红卡专业”。

以上只是英语专业困境的外部现象,要探究其根本原因,有必要追溯这些年英语专业的发展轨迹。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语专业未能根据学科性质和专业要求进行建设和发展,而是不断迎合眼前的实际需求,追求短期效果,随波逐流,早已偏离自身专业水准,不知不觉。一旦新的现实需求出现,他们就会迎合他们,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专业基础和职业尊严,伤害他们的职业基础,破坏他们的职业声誉,导致今天的积少缕,陷入落败落马、步履蹒跚的尴尬境地。

英语专业:一个被严重误解的专业

“为什么外国英语专业的学科取向相对稳定,而中国的英语专业在学科定位上却在不断变化?”早在十年前,胡文中(2008)就指出:“主要原因是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时期,迫切需要经贸、金融、法律、新闻等领域能够掌握外语的人才。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要求,高等院校的外国语专业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这类人才,这导致了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课程设置的不断变化。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没有宣传和解释英语专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以至于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不知道英语专业的特点有什么,甚至还存在很多误解。一些学习目标国家文学、语言学和文化的英语专业学生被称为“单身外语”学生,仿佛他们除了英语之外没有其他技能。胡文忠教授的分析揭示了导致英语专业现状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如果我们用人文学科来定义我们专业的性质和内涵,全国 1000 多所大学中,由于师资条件和学生素质的原因,有的将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了照顾到1000多个英语专业的实际办学能力和水平,必须降低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只希望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不管未来会如何发展,能否成为“大才”。此时,他们不仅会偏离自己的专业本质和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会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批评和委屈。

从 1861 年中国第一所外语职业学校桦文馆成立到现在,中国的外语教育已有一百半个世纪的历史。就过去一个半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而言,20世纪20、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合大学取得了最大的成就。钱钟书、纪先林、李建武、吴大元、田德旺、陈全、杨周汉、徐国章、王作良、周觉亮、赵罗瑞等一批中西双语优秀外语人才均来自清华大学或西南联合大学。其成功经验在于坚持外语教育的人文理念,注重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而不是狭隘地将外语专业理解为学习外语的专业,将外语教育简化为语言技能培训。

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_兴衰历程英语_英语历史学专业

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_兴衰历程英语_英语历史学专业

1926 年,时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后更称外国语系)代系主任的吴弥“参照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李福宁 2005:105),制定了《清华大学西文学系课程通则》。(b) 了解西方文明的精神;(c) 熟悉西方文学名著,熟悉西方思潮,使在中国教授英语、德语和法语的中国语言文学是充分和愉快的;(d) 中国文学在当今世界的创作;(e) 连接东西方的精神思想,并相互介绍和传播“(黄燕福 1992:3536)。吴宓先生制定的外语专业人才培训计划“使中国外语汉语的教学和研究走上了一条全面、系统、严谨、科学的道路”(李福宁 1992:7),此后,清华大学外语系和西南联合大学一直按照这一专业理念发展。可惜我们没有坚持这个专业理念,但随着时代实际需求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功利和实用,失去了外语专业的专业理念和人文教育的传统,偏离了外语专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不仅难以培养出专业的“人才”, 但即使是他们自己作为独立职业的地位,也受到了行业外人士的质疑,甚至业内人士也受到了动摇。

是的

行业外的人不知道和理解英语专业作为独立专业的地位是可以理解的,但令人费解的是,业内人士也认为英语专业不是专业。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21世纪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说:“从根本上说,外语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载体相结合时,才能形成一种职业。随后,在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出台,提出了为英语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的思路。所谓复合型就是“英语+实战专业课程”,比如英语+商务、英语+金融、英语+新闻、英语+法律等等。

外语是一种技能,但外语专业不是一种技能。“只有一门外语与一个载体结合,才能形成一个专业”的说法,不仅混淆了外语与外语专业、外语学习和外语专业学习的根本区别,也进一步强化了对外语专业的误解,从根本上否定了外语专业作为独立专业的地位和专业素质。

外语界对英语专业性质的模糊理解,是英语专业实践性和功利性概念长期发展的结果。从 50 年代~90 年代开始,外语界很少讨论英语专业的性质,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语言技能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上。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教育观念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当时,绝大多数学生之前没有英语技能,无法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因此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因此,从第一年到第四年,几乎所有都是精读、广读、语法、听力、口语等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翻译技能。英美文学、英美国家通识、语言学等专业课程已成为有空闲时间的人的选修课。此外,在苏联外语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中国的外语教学特别注重外语学习的实用性,将翻译人员的培养作为外语专业培训的目标,甚至是最高或唯一的目标。

如果我们把语言学习当作一种职业,就必然会把“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看作是一种专业能力,把这种专业能力的应用,比如翻译,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种以语言技能为中心的实用外语教育理念和在此理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外语专业的基本认知模式和心态,导致人们认为英语专业就是英语专业。既然英语专业学的是英语技能,自然根本就没有专业。“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一门外语与某种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一种职业“,这是长期积累的习惯性思维的体现。

长期的功利主义和实践主义的英语教育观,造成了人们对英语专业的严重误解和偏见,混淆了英语与英语专业的本质区别,混淆了英语与英语学习的本质区别。这种误解和偏见,最终导致了英语专业的“工具论”,甚至产生了“英语专业不是专业”的误区,对英语专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英语专业的性质是什么?有学者认为,英语专业只有与其他专业复合才能显现价值,否则就没有出路。含义很明确,英语专业是器乐专业。一些学者认为,英语专业是器乐专业和人文专业的结合。这种观点考虑到了今天对英语专业的普遍理解,同时也意识到,如果忽视了英语专业的人文本质,显然是违背了学科的常识,因此提出了这样的折衷观点。英语专业的性质和内涵本来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被讨论过,但现在却在业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受到了英语专业现实的影响,这反映了学科概念与实际问题的矛盾。

本文认为,英语专业不是器乐和人文专业的结合,更不是所谓的器乐专业,而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文专业。所谓工具性,无非是专业学习者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和具备的实践能力,这是一项基本技能,就像画家擅长写生、素描,播音员的声音比别人更纯净,作家的语言表达更丰富,历史学家熟悉历史事件和时代。不过,会画素描的不一定是画家,声音纯正的不一定能当播音员,熟悉历史事件和时代的也不一定是历史学家。英语专业的器乐演奏者将专业基本技能视为专业能力,将实践技能视为职业素养,将技能获取视为专业培训。

英语历史学专业_兴衰历程英语_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

英语专业的功利观,一味强调实用性,实际上是人才培养中的极端短视行为,也是对潜在人才资源的浪费。俞建华(2004)明确指出:“重'用',轻'知''”是高等教育的悲哀,其后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而必须是消极的,因为人才构成的主要方面——那些看似'无用'的人为因素,是优秀人才必备的核心品质。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只能是一名外语工作者,那就是外语教育的失败。“这种实用和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的后果不仅现在看得见,而且也让英语专业的学生体验到了皮肤的痛苦!”英文毕业生的“青年人才涌现”,不仅耽误了这么多青年学生的青春活力,也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_兴衰历程英语_英语历史学专业

如果说 90 年代以前,由于英语专业的英语熟练度低,只能加强语言技能训练,那就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却不能”。90 年代,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随着英语学习条件的改善,学生进入学校的英语水平实际上比 50~80 年代要高得多。相比于小语种,大多数学生都是从零开始,就学生的语言基础而言,英语专业最有可能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但英语专业的学生却是“知道能做什么却没做”,或者是因为 50 年代开始的以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并提出了“英语+实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迷失了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导致人们对英语专业的误解加深。

正是因为英语专业只是英语专业的误解,英语专业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教师资格和教学要求的混淆,以及对办学的专业素质和教师要求的缺乏认识,开设英语专业的门槛和条件设置得很低, 因此,许多大学都设立了英语专业。此后,招生人数的扩大导致英语专业规模急剧扩大,许多不具备开设英语专业资格的高等院校也开设了英语专业,师资不相参,专业资格不足,专业课程严重不全,更不用说课程体系了。英语专业的培养要求不得不一再降低,导致英语专业的“小人才”越来越拥挤,混杂不堪,好坏相通,就业率下降,不仅严重破坏了英语专业的专业声誉,也增加了人们对英语专业“不是专业”的误解和偏见。 但技能”。

英语专业不仅仅是学习英语为了

走出目前英语专业的困境,需要明确英语专业的学科性质、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给英语专业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和明确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

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一门注重人文精神表达的知识教育体系,注重人类内心的精神世界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就人的培养而言,人文专业致力于塑造理想人格,培养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情怀,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追求和捍卫公平正义。从社会、国家和种族层面来看,“人文学科与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本取向有关,与一个民族的形象和精神的塑造有关”(张仲载,2003 年)。

英语历史学专业_兴衰历程英语_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

英语专业和中文专业一样,都属于人文学科。既然中文专业不是狭义的学习汉语专业,英语专业也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的专业。严格意义上来说,英语专业不是学习英语的专业,而是通过英语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质的专业。英语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区别在于,中文是我们的母语,主修中文的学生不需要再学习中文,而是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历史、世界史、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等。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并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进入专业学习。换言之,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只是本专业的最低要求,是进入专业学习和语言能力准备的基本途径,不是专业学习的核心任务,更不是整个专业学习。

既然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就应该在专业内涵上体现人文学科的基本特征。除了讲英语的文学、社会、历史和文化外,学生还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结构。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是在大学四年,别说中外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如果他们连英美文学、语言学概论、英美社会文化等最基础的专业课程都没学过,就不是英语毕业生,更不是英语专业的。正如何兆雄(2004)所说,“英语专业应具备普通英语学习者所不具备的英语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知识和修养,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修养。这是专业和非专业之间的根本区别。即使是乔姆斯基和他自己的人,如果他们没有读过一点莎士比亚作品,也不会被认为是一个好的英语毕业生。同样,一个英语功底很强,能通过专业八级,但从未上过任何语言和文学课的人,绝对不是英语毕业生。”

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外语专业的培养理念,以及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对我们来说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是我们反思英语专业困境和根源,坚持英语专业人文学科定位的重要参考。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竞争力。

英语专业专业与人文学科

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专业,具有两个基本的学科属性,即人文学科和专业素养。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的培养和人文教育为核心;所谓专业化,就是要有专门的专业课程去学习,即以语言、文学、文化为核心的人文学科课程体系。

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性和专业性,对于提高英语专业的专业素养尤为重要。针对以往以语言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英语专业的人文本质是探索和拓展语言基础课教学的人文内涵,关注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想的关系,做到“分析文本时,必须同时分析语言现象和思想内容”。“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精确分析,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和感受有深入而透彻的理解”(李福宁 1993:49)。也可以看看思想和情感是如何通过适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就英语专业的“工具论”而言,英语专业的专业性首先体现在专业理念上,根据人文学科系统内专业的性质设计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其次,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需要体现人文学科的知识内涵要求,建立专业知识体系。为了培养英语专业人才,应根据专业知识体系的要求开设课程。

专业课程是专业的象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人文学科专业,除了文学理论、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英美历史、语言学、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等专业必修的课程外,还应开设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或系列讲座,如西方文化史等。 西方文明史、西方哲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西文化比较、中西经典概论。Chin Chung Shu 先生 (1994:133) 指出,“人文学科的各种对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仅跨越国界、连接时代,而且连接不同的学科”。这是人文专业的一个基本特征。脱离了人文知识体系,缺乏人文视野、基础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孤立地学习专业知识,在专业学习中很难学好,人文知识不健全,未来就很难有发展后劲。

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_兴衰历程英语_英语历史学专业

兴衰历程英语_英语历史学专业_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

钱钟书

专业课程,例如英美文学,可能看起来没用,但实际上非常有用。它的用途不是现在,而是长期和未来,因为“文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尹启平 2002 年)。此外,“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学生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和创造文本意义的过程,并逐渐发展出敏锐的敏感性,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这种从丰富的感知经验到抽象的理性理解的感受、分析和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匪浅“(Wang 2002)。

过去外国语言文学汉语一级学科是按照语言类别设置的,如英语语言文学、俄罗斯语言文学、德国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法国语言文学等,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般集中在文学三个领域, 语言学和翻译。201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颁布了《学位授权申请审查基本条件(试行)》,将外国汉语与文学一级学科下的13个二级学科调整为外国文学、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五个学科。 以及国家和地区研究。新设立的五个学科拓展了外语学科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内涵,突出了外语学科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同时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人可能会问:英语专业是不是要培养英语专业的专家学者?当然不是。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方向并不局限于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学术领域,而是覆盖了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英语专业并不全是要培养学生成为英语专家,这既不可能也不必要。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继续在非英语专业工作,甚至可以在非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工作。但是,作为专业培训,应该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如果汉语专业不学古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但学怎么做广告策划,怎么写文案,还是汉语专业吗?但是,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和广泛的人文知识后,即使进入其他领域,经过一定的培训和自学后,也可以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大学的人文专业不以事业为导向,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社科素质和专业能力。凭借这些专业素质和能力,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世界,提高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储存他们的发展后劲,使他们即使毕业后不在自己的领域工作,也能迅速适应其他领域的工作要求,特别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如果你继续努力,你就可以有所作为。

结论

国内任何一个专业,即使是最热门的实践专业,如果达到了现在英语专业的超大规模,都必然面临今天英语专业的困境。面对全国超庞的英语专业人数和每年数十万的毕业生,仅靠英语专业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幸运的是,一些高校明知自己的英语专业没有能力办学,就自行关闭并转学英语专业,并利用英语教师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这是一种现实的做法,对于英语专业来说是一个好现象。近年来,学术界同仁提出了分类发展和分层卓越的观点。各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挖掘资源,走特色鲜明、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虽然这是由于专业的现状而提出的权宜之计,并不完全符合严格意义上的办英语专业的理念,但也是针对目前英语专业的现实情况,解决目前英语专业的过度规模和同质化问题。

虽然英语专业不能完全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按照人文理念建设和发展,但英语专业不能忘本专业的初心,忘却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培养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的启蒙。虽然我无法到达那里,但我的心中渴望它!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明确的学科观念、坚定的职业信念、清醒的职业意识、执着的专业发展目标,就会在功利化、实用化、复合化的喧嚣和喧嚣中处于迷茫和退缩的状态,成为随波逐流的歪壁草和浮萍。

不怕乌云遮住眼睛,只因为你身在顶端!英语专业要想走出困境,从大学英语教学中脱颖而出,唯一的出路就是清根,回到英语专业,坚持学科本质和专业标准,强化职业价值观和信念,加强职业内涵建设,根据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专业化和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国家对高水平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展示了英语专业培养的社会意义和专业学术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高科技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会越来越方便,再加上大学英语教学的日益加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拥有更高的听、说、读、写和翻译技能,所谓的复合和特色优势会越来越小。届时,现实情况也将迫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回归人文学科,走向专业化、精英化的发展道路。

本文原文摘自《当代外语研究》2018 年第 6 期,转自:《当代外语研究》

作者: 车查剑,博士,教授,上海外国华人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一流学术骨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带头人,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上海市优秀留学生“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副主编, 《外国文学与艺术》编委,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

英语专业的兴衰历史_兴衰历程英语_英语历史学专业

地址:英语口语培训-在线英语教育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人生就是博(中国区)官方网站-D88.COM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204867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