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家长对于让孩子报多个培训班有何看法,老师又有何看法?
孩子上补习班家长的爱与悲
孩子同样的错误犯了三次
妈妈辅导时急得手都动了
早上6点40分,郑州人严静(化名)准时叫醒儿子,让他念字。她趁一旁,用手机录了一段短视频,发到了微信朋友圈。随后,她截图发给了培训班的老师们。从今年暑假开始,每天都是这样。看着孩子睡眼惺忪的眼神,严静心里有些难过,“可是基础已经很差了,不学的话就追不上。”
儿子刚刚上二年级,严静渐渐意识到他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 “其他孩子元音辅音都知道,词汇量比我儿子大得多,如果我们不弥补,我们永远也赶不上。”此后,严静开始给儿子报英语和数学课。每天下班回家,严静就坐在儿子身边辅导他学习。
前段时间,严静带着儿子参加英语高级班的入学考试,儿子却故意交了一张空白试卷。 “我不做任何我知道该怎么做的事,这让我气得要死。”严静后来从培训班老师那里得知,儿子说:“如果我考得好,我就加入班级,作业也会多,我不会。”
有一次,她辅导儿子数学。 “我没有一步步用公式,本来可以写对,但我没有写错。”那天,她的儿子犯了三次同样的错误,严静打了他一巴掌。
“事后我非常后悔,当时我根本无法控制。”看到儿子哭,严静心里很不舒服。
严静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儿子后来告诉她,她以前从来没有发过脾气,现在的她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从此,她就和儿子商量,如果儿子听话,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可以换礼物。
现在,严静有了新的想法:放弃国企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妈妈,照顾孩子的学业。 “这几乎让我发疯。”
每周陪孩子上四节课
我记下了各种厚厚的课堂笔记
李女士的女儿来自郑州,上四年级。她给女儿报了四个培训班:奥数、新概念英语、钢琴、舞蹈。每次上课,李老师都会陪着孩子们。
李老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孩子们整理笔记。老师在上面讲,她在下面听。每20课时,她就能背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李女士每天见到女儿都会问:“作业写完了吗?” “英文论文写好了吗?” “那奥数呢?”李女士必须一一询问。 “她想偷懒,这是不可能的,我比她记得更清楚。”
有一次,女儿告诉她:“就问作业吧。”
李女士正在看着女儿做作业。 “她不睡觉我就睡不着。我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有时甚至晚上11点以后。”
当李老师拿到成绩时,她最着急。 “如果我成绩不好,我觉得我的努力得不到任何回报,我的孩子也会可怜。”
为了让孩子早起,李女士定了6点的闹钟,但每天她“心里有事,5点30分就醒了”。
周四晚上奥数,周六上午英语,下午钢琴,周日舞蹈。 “从幼儿园开始,她就没有休息过,不像我们小时候,在院子里疯跑。”
与李女士女儿同班的女孩报读了三个英语班,“两门应试班,一门口语班”。孩子们正急着去参加一个聚会。”
每个人对于报名课程都有不同的看法
家长:别人的孩子都在上课,自己的孩子不学习就会落后。
郑州市民郑先生有一个女儿,现在读初三。他花了2万多元,为孩子购买了130多节课。 “你可以学任何你想学的东西,包括物理、化学和数学。”
为了给孩子补习,贴补家用,郑先生开了文具店,摆地摊,送快递。下班后,他会开几辆“摩的出租车”。最近,他刚刚换工作,经营业务的压力很大。
过去,郑先生坚持“孩子的童年是要玩的”。女儿读四年级时,周围的人不断问他:“你孩子上什么补习班?为什么不去补习班?”说多了,郑先生渐渐改变了主意。有一天,他在QQ空间发帖称,“你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会给你一个不快乐的初中”。 “也算是一种跟风吧!”郑先生说道。从此,培训班就成了女儿的日常。
郑先生说,有时候家长也很无奈。现实是孩子要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报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了解一切比擅长任何事更糟糕。父母都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也希望自己的女儿成功。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孩子现在可能觉得很痛苦,但是当他们步入社会后,他们会感谢父母。
严静和李女士也都表示,他们给孩子报班是因为别人都在读书。如果孩子不学习,他们就会落后,担心将来没有竞争力。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现实是残酷的。
老师:我能理解家长的担心,但是没必要报那么多班。
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老师马震说,有的家长觉得每个老师侧重点不一样,就报了很多班。父母可以理解,但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孩子总是在学习,他能消化吸收多少?报太多的班是本末倒置。人们常说学生学习累,但其实更多的是奔波太累。
郑东新区康平小学老师苏毅认为,有些家长是盲目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没必要报那么多班。学生需要充足的娱乐和阅读时间。
河南省实验中学老师崔明阳表示,孩子们在报班时要区别对待。有些学生确实需要补充照顾,但尊重孩子是底线,是原则。够了就够了,不要太多。家长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听取班主任的建议。曾经有一个学生,报了补习班后,来到学校不听课。他将培训班的老师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比较。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学校上课就是主食,主食不能扔掉。
专家:家长报班应多与孩子沟通,考虑孩子心理
河南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心理压力,大多数家长都选择了“忍住”,压抑自己的情绪。对于这个问题,心理咨询师杨永超建议,当家长感到抑郁时,不要压抑。如果有可能,可以咨询心理咨询师,释放、转化不良情绪。另外,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所以还是需要多和孩子沟通。
杨永超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给孩子报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不能盲目,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心理。
杨永超认为,家长在报班之前应该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他们给孩子报了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班级,可以通过奖励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