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123-4567
中国古代文学
教科书:
袁行培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的《中国文学简史》由北京大学、清华出版社出版。你可以一口气读完,尽情享受。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大全》第一卷、第二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汉代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华书局出版。精选的作品不少,可能不太容易找到。
工作:
《观文观志》不介意的话,背几篇吧。
《天下人才必读》常森老师经常推荐金圣叹的评书,你可以看一下。看完这两本书,我古文水平勉强过关了。这里朱子文、骈文比较少,可以自己找补充,比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如果看不到全部,可以找一个选集阅读。对于后者,可以阅读《文选》、《六朝文姬》等。
汉赋,看《文学选》选的就行了。大诗太难了,不想看就放下了。 《登楼赋》、《洛神赋》等一般诗
你应该能够看到它。
《诗经》和《楚辞》还是说同样的话,看不完就读选集。
沈德潜,《原诗》中华书局,汉唐之间的诗歌,读一读就够了。
《唐诗集》读了这本书,让人有了跳过六级考试的勇气。大约两千首诗有点多了。关于唐诗,我最想说的是,你可以先读读《唐诗三百首》。
马茂源《唐诗选》
于平伯的《唐宋诗释选》是我非常喜欢的注释本。
龙羽生的《唐宋名家诗选》收录诗约六七百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宋诗歌的面貌。
钱钟书的《宋词选注》就不用我多说了。
张明的《宋诗选》张老师的书有很长的序言,再加上精彩的作家传记和诗歌分析,基本上足以了解宋代诗歌了。
王辟疆《唐代小说》
程宜中《宋元小说集》
宋元以后,每个人都可以把以前知道但没读过的书当作最常见的知识来读,比如《西厢记》、《牡丹亭》和四大传奇名著。你可以不喜欢它,你可以尝试读它,读不完就扔掉它,但你不能停止阅读它。中文系毕业你连四大名著都不可以尝试看看。
中国文学批评史:
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郭绍玉的《历代文学散文选》有一卷、四卷,各有各的需要。
《毛诗序》、《文赋》、《文心雕龙》、《诗序》、《沧浪诗》等经典文献,不怕背诵。
中国现代文学
教科书:
钱立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文学史:
王耀:《中国新文学史》我们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实他的《中世纪文学史论》也值得一读。虽然与现代文学专业没有直接关系,但其方法却是直接继承自鲁迅的《魏晋文体、药酒关系》。
唐涛、严家岩:《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经典著作,现在有简化版。
严家彦:《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以上书籍均是陈平原老师列出的。现代文学通史,下面是各个门类的文学史,比如小说史、诗歌史、批评史,都是各领域专家写的。
研究工作: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虽然现在可以说是政治性的、僵化的、有偏见的,但我认为这部开创性的著作还是应该读一读。这将会非常有趣。有很多讨论和观点与我们所接受的主流文学史完全相反。那时我还年轻。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读秘籍、胡乱练武的孩子。两股内力在体内交战。
钱立群:《1948天地玄黄》《灵魂的探索》《1948天地玄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史书写方式和视角,钱老师的敬畏精神贯穿全书。 《灵魂的探寻》是鲁迅研究中的经典之作。看看这种注重细读、从文本入手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在这个理论积累的时代静下心来。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这是我导师当年的博士论文,也是我接触这个领域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我的学术视野和学术态度至今仍让我这个年轻一代惊叹不已。
钱立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人谈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三人谈》你一定要读懂。
李欧梵:“上海现代”城市研究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上海现代”是有渊源的,李欧梵扎实、严谨的史料值得我们学习。
王德伟:《被压抑的现代性》我个人非常喜欢王德伟。他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独特,其瑰丽的文笔也令人着迷。私下里,我认为讨论张派传人所写的《麦子不会死》也是一部将研究对象与研究者自身风格完美结合的作品。
陈平原、王德伟:《北京:城市想象与文化记忆》这本书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这是陈、王二部主办的一次汇集了国内外汉学领域优秀学者的北京研究会议的论文集。京学这个话题本身也很有趣。可以看一下。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也是一本散文集,汇集了现代文学研究大师的经典作品。请务必阅读它。
戴锦华:《冲破历史的表面》也是一本让我认识世界的学术书。戴老师对现代文学中几位女作家的犀利而精辟的分析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对女权主义感兴趣的同学应该读一读。
金洁夫:《沉从文传》是现代文学作家最精彩的传记。它的学术价值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传记,是一部深刻而扎实的学术专着。尤其是历史功夫令人惊叹,注释可圈可点。
另外,《中国新文学丛书》每一集的简介都必须看。
工作:
鲁迅的《呐喊》《流浪》《野草》
郁达夫《郁达夫小说选》
废弃的名字“桥”
沉从文的《边城》和《湖南行记》
巴金的《家》
茅盾《子夜》
曹禺的《北京人》
老舍的《骆驼祥子》
蓝迪编,《现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何其芳的《画梦》
艾青《艾青诗选》
萧红的《呼兰河记》
冯至的《山水》与《伍子胥》
穆旦《穆旦诗全集》
赵树理《小二黑的婚事》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的《传奇》与《传闻》
周作人、冰心、丰子恺、梁遇春、朱自清等散文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教科书:
洪子成:《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
参考书目:
洪子成:《问题与方法》
李子
杨:《文学史书写的现代性问题》、《与命运抗争之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
陈晓明:“挑战无边”与“表达的焦虑”
张亦武:《边缘的追寻》与《大转变》(与谢冕合着)
曹文轩:《20世纪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韩玉海:《链上的花环》
邵彦军:《倾斜的文学场》
何桂梅:《人文的想象》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的整体观》
戴锦华:《看不见的书写》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陈顺新:《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叙事与性别》
匡心尹:“写在当代文学的边缘”
美国语言学(American Linguistics) 美国语言学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其发展是由对美洲印第安语言的田野调查推动的。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以博阿斯和萨皮尔等语言学家为代表,制定了一套调查规则和程序。
美国结构语言学课程的主题是乔姆斯基生成学派兴起之前美国的语言状况。主持人
讲座主要内容为美国结构学家Hockett所著《现代语言学教程》一书的部分章节
语言学大师。
参考书目:
霍克特《现代语言学课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萨皮尔
《语言理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布卢姆菲尔德《论语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实验语音学
本课程是实验语音学的入门基础课程。实验语音学主张利用现代实验方法来获取更可信的数据,对语言进行研究。实验语音学是一门与数学、电气工程、生物学、医学等学科交叉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语音学的各个分支,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语音学知识和方法。本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包括语音产生的生理基础、语音的声学分析、语音数据采集的基本操作和流程、语音合成与识别的基础知识等。
参考书籍:吴宗基、林茂灿《实验语音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邓斯
通过 EN 平森
《言语链——听与说的科学》曹建芬、任洪模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林涛、王立佳,《音系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立嘉,《音韵学基础》,华文出版社
汉语音韵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一门入门课程。主要介绍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的韵书和韵律。
反切与现代普通话发音的图及相互转换方法。
参考书目:
唐作凡《音系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这本书还是
应仔细阅读,最好与韵书、韵图结合起来,有助于理解韵书、韵图的格局及相关概念)
耿振生,《童音韵讲座》,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凡《汉语音韵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汉音韵》,中华书局
《宋代广韵&永禄本云景》,江苏教育出版社
于那勇,《宋代广韵新派释》,上海词典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版》中华书局
丁胜书、李蓉,《古今音标手册》,
李新奎《云经校正》中华书局
杨军,《云经藏记》,浙江大学出版社
汉语史(上)
中国语言史(上)主要研究汉语语音史。本课程按时期(时间)和分区(地点)介绍各个要点。
语音的发展使学生对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笔者认为,学习
本课程主要要把握两点:一是汉语语音史发展的框架,它直接影响我们对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二是汉语语音史发展的框架。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语音学史的方法和观点;第二是重要语音现象的产生
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但同时要注意三部分的相互影响。
戒指。
参考书目:王力,《中国语言史》,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以上两本书是通史和基础教材。虽然都是王力先生写的,但内容却大不相同,尤其是
从研究框架来看,两本书可以相互借鉴。更深入了解框架和研究方法,请参考
何九英《自然拼读法集》。
以下作品仅研究某一时期的言语情境:
古代:李方贵,《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对比读李、王、何)
何九英、陈福华,《古韵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英《古音》,商务印书馆
宫皇成,《汉藏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古汉字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
中世纪:李蓉,《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佳读物1956年版)
邵荣芬,《切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比较邵和李)
张惟一,《中世纪声音理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著作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代:宁吉甫,《中原音韵表》,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乃思《中原音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语音理论》,商务印书馆
蒋少宇,《现代中国研究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史(下)
汉语史(下二)主要论述各个时期重要语法现象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并将
将相关语法现象(包括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结合起来考察,让学生不仅能理解汉语
你可以对语法和词汇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对某些语法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西着《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天甫(着)、蒋少宇、徐昌华(译),《汉语历史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少宇,《现代中国研究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士文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切云》简介
《切韵》导论主要是研究韵书《切韵》。 《切韵》是汉语音韵研究的最重要部分。
最重要的韵书之一,好好研究《切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世纪语音学,进行古今语音学研究。
研究。本课程主要介绍《切韵》的发展、起源、校对以及《切韵》音韵学的研究。
参考书目:余闹勇《宋代广韵新派释》,上海词典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版》中华书局
李蓉,《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佳读物1956年版)
现代汉语
本课程是现代汉语入门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最基本的了解。
理解。 (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不建议看很多参考书。仔细阅读一两本经典著作,打牢基础。
基础是最重要的。最好边读边思考,结合具体事例,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参考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喜,《语法问答》,商务印书馆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
本课程主要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提高古文阅读水平。此外,本课程还将介绍古代
现代诗歌韵律、古汉语语法、古文字注释与翻译、古书版本校正等基础知识是古汉语的基础。
基础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多阅读古代原著,最好是先秦经典。阅读时应该仔细思考
应突出每个句子甚至每个单词的含义并将其翻译成现代白话,以提高对主题的理解。
提高你的古文感觉和阅读能力。
参考书目:
郭希亮等,《古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汉字词典》编写团队,《古汉语常用汉字词典》(最好使用最新更新版本)
汉语言与汉学
汉语与国学这门课程主要对汉语语法进行深入学习。通过介绍一些中文
语法研究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研究汉语语法的能力。
参考书目:卢树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形态和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锐:《现代汉语词性研究》,商务印书馆
刘丹青(主编):《语言学与汉学前沿》,上海教育出版社
陆建明:《20世纪8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陆建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震:《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
沈家轩:《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沉阳:《现代汉语空词范畴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沉阳(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建明文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沉阳(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文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沉阳(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卢树湘文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沉阳、何元健、谷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红军 1999 《汉语非线性音韵——汉语的音韵模式与单字音》,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袁玉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角》,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汉语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语法问答》,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王丽佳等. (主编),《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方言的基本概念、国际音标、汉语七大方言的重要特征和形成历史、方言之间的对应规则的描述和检验方法、普通话、汉语方言等。 “切韵”的发音,是中国方言。介绍性学习课程。
参考书目:
《中国方言概要》
袁家华等《现代汉语方言综合论》,汉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年第二版。
《汉语方言词汇》
现代汉语比较方言词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主编,1962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80年起王福堂修订,1989年出版第二版。
《汉语方言词汇》
现代汉语比较方言词汇集.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1964年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82年起王福堂修订,第二版由中文出版社出版1995年。
《昌黎方言年谱》
该书由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共同编写。主要撰稿人为丁胜书、李蓉。 196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汉语方言学概论》
游如杰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修订版)。这是第一部汉语方言学综合专着。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侯静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与等级》
王福堂着,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
《中国方言学》
【李如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汉语方言地理》
何登松着,史如杰、岩田丽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语言学导论
语言学概论主要介绍语言理论的基础知识,是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课程。
参考书目:
胡明阳、何阳、沉阳,《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中国出版社
叶飞升、徐同强,《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同强,《语言学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主要分为语音学和语法两部分来介绍语言研究的一些理论、思想和方法,培养和提高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能力。
参考书目:
陈宝亚,《20世纪汉语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徐同强,《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实用参考书:
《辞源》,商务印书馆
《汉语词典》,鄂川词典出版社
《中国古代知识词典》,中华书局
王国定《中国历史年表》,中华书局
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黄山出版社
《论语》简介
教科书:
杨伯钧《论语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孙钦山《论语译注》,巴蜀出版社
李凌《迷失的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树德《论语》,中华书局
其余参见李陵《迷失的狗》P28-P50《孟子概论》
教科书:
杨伯钧《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参考书:
《孟子的正义》中华书局焦训着
董洪立《孟子研究》,江苏古籍
中文参考书
教科书:
朱天军、李国新《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朱天军、陈红天,《文史参考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化
教科书:
没有任何
参考书:
殷法如、徐栓,《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晓如,《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以正《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穆,《中国文化史概论》,商务印书馆
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偃师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均有插图版)
《卢氏中国通史》,卢思勉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代经典总结
金开成、葛兆光,《古代诗文要籍述》,中华书局(原名《古代诗文要籍详解》,北京出版社)
张顺辉,《中国古代史籍概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十三经概论》《二十五史概论》,北京燕山出版社
吕思勉《敬子解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柴德庚《史记》,北京出版社
王树民《史部重要书籍释义》,中华书局
黄永年《古文字学四讲》,鹭江出版社
陈高华等. 《中国古代史史料》,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佐章《中国古代史史料》,福建人民出版社
语言学:
教科书:
邱锡贵《文字学纲要》,商务印书馆
参考书:
唐澜,《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梦佳《汉语言文字学》中华书局
杨树达,《汉语言大纲+词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璞《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段玉才《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音韵学
教科书:
唐作凡《音系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唐作凡《汉语音韵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汉音韵》,中华书局
耿振声《童音韵讲座》,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力《中国语言史》,中华书局
《宋代光韵+永禄版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作业必备)
丁胜书、李蓉《古今音标手册》中华书局(作业必备)
郭希良,《古汉字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振华、周长吉,《古今汉字拼音表》,中华书局
于乃勇《宋代广韵新派释》,上海词典出版社
张士禄,《汉语音韵史》,商务印书馆
注释
董洪礼《古籍解读》,辽宁教育出版社
洪成《训诂》,江苏古籍出版社
陆宗达《训诂略论》,北京出版社
卢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山西教育出版社
郭在乙《训诂》,中华书局
齐培荣《训诂导论》,中华书局
赵振铎《训诂纲》,巴蜀出版社
胡普安,《中国训诂史》,商务印书馆
《华文小学四种》,巴蜀出版社
王引之《精传集词》,江苏古籍出版社
于悦等. 《古籍疑案五例》,中华书局
参考书目:
教科书:
高鲁明,《中国古代古籍目录及学术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参考书:
于嘉熙《书目小传+古籍通则》中华书局
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志忠《三类序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福,《孝义广义·目录》,齐鲁出版社
赖新霞《古典目录学概论》,中华书局
王新甫《文字学讲义》(又名《王新甫论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之洞、范希增,《书目解答与订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石《汉书艺术文学讲座》,上海古籍出版社
Zhang Shunhui的“广州学院 +汉语,艺术与文学的解释”
宗教书公司的“西夸库斯胡”一般目录
Zhang Shunhui的“ Siku摘要和叙事”,云南人民出版社
Yu jiaxi的“西孔症状诊断”,中华图书公司
版本学:
教科书:
李·吉恩(Li Zhizhong),“古代书籍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参考书:
Qian Cunxun,“关于竹子和丝绸的书籍 - 古代中国的书面记录”,上海书店
Ye Dehui的“ Shu Lin Qing Hua”,中华书公司
黄阳的“古代书本”,凤凰出版社
Yan Zuozhi,“古代书籍概论”,东中国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汉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书版”
Yao Boyue,“中文版本”(以前称为“出版物”),北京大学出版社
Cheng Qianfan和Xu Youfu,“ Xiaoyu guangyi版本”,《收藏版》,Qilu Publishing House
Sun Yuxiu等。 “中国雕刻的起源历史 +中国书籍的历史”,上海古书籍出版社
李·吉恩(Li Zhizhong),“古代书本标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版文化系列”,江苏古书出版社
校对:
教科书:
Ni Qixin的“整理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Chen Yuan的“整理解释性示例”,中华图书公司
陈元的“历史禁忌的例子”,中华图书公司
Wang Shumin的“ Xue Xue”,中华图书公司
Cheng Qianfan和Xu Youfu,“ Colation of Guangyi·整理”,Qilu Publishing House
张·苏努(Zhang shunhui
Wang Niansun的“ Reading Magazine”,Jiangsu古代书籍出版社
王Yinzhi的“ Jingyi Shuwen”,Jiangsu古代书籍出版社
张Yuanji的“学校历史论文”,上海古书籍出版社
“整理和纠正古书籍中的错误集合”,中华书公司
日本中国研究:
教科书:无
参考书:
Yan Shaoxuan,“从1860年代到1940年代中期日本的中国研究历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Yan Shaoxuan,“日本中国学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Yan Shaozhen,“日本中文书籍的分发研究”,江苏古书出版社
Yan Shaochuan,“中日 - 古代文学关系的历史”,湖南文学和艺术出版社
Wang Xiaoping的“日本中国研究评论”,中国图书公司
Li Qing,“日本官方历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GE Zhaoguang,“来自国外研究的十篇文章”,福丹大学出版社
Yan Shaochuan等人,“中日文化交流历史系列”,Zhejiang人民出版社
QIAN WANYUE,“从官方研究到中国研究 - 现代日本的印度研究”,中华图书公司
语言学史:
教科书:
太阳温山“中国古代文学的简短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太阳金山(Sun Qinshan),“中国古代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Zhang Shunhui,“中国语言学”,中国中国师范大学出版社
Pi Xirui的“儒家历史”,中华图书公司
Liu Shipei的“儒家经典教科书”,上海古书籍出版社
Ma Zonghuo,《中国经典历史》,商业媒体
上海书店本田Shigeyuki的《中国经典历史》
Qian Mu,“两个汉朝的古典经典论文”,商业媒体
Wu Chengshi的“经典解释和序幕”,中华图书公司
Ye Ying的“文学和历史评论说明”,中华图书公司
Qian Mu,“中国过去三百年的学术史”,商业媒体
Liang Qichao,“过去三百年中的中国学术史”,“清朝学者入门”,天津古书出版社
宗教书公司的“西夸库斯胡”一般目录
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
教科书:Dong Xuewen编辑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
参考书目:Zhu Guangqian:“西方美学历史”
韦勒克:“现代文学批评的历史”(8卷)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理论”
拉曼·塞尔登(Raman Selden):“文学批评理论 - 从柏拉图到现在”
胡金兹:“西方文学理论杰作教程”
Zhao Yifan:“新欧洲和美国学习的欣赏”
以及从柏拉图到福柯,德里达等的大量西方(文学)理论的原创作品。
文学原则:
教科书:Dong Xuewen,Zhang Yonggang:“文学原理”
参考书目:沃伦·韦勒克:“文学理论”
米克·巴尔(Mick Barr):叙事学:叙事理论简介
以及一些有关西方文学理论史的参考书目,以及关于新理论的著作,例如: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的艺术”,“证明”,“窗帘”
纳博科夫:“文学讲座”
Llosa:“给年轻小说家的信”
卡尔维诺的“文学备忘录一千年”
Umberto Eco的“ Youyou的小说森林”
张达钦:“小说barnyard”
Cao Wenxuan:“新颖的门”
西方文学的历史:
教科书:Yu Tianshu:“西方文学概述”
参考书目:Rod W. Holden,Vincent F. Hopper:“欧洲文学背景”
Li Funing:“欧洲文学的历史”(三卷)
威尔·杜兰(Will Duran):“世界文明的历史”
以及一些关于西方文学理论史的书目。
张Xudong:“批评的痕迹”
黄拉链:“革命·历史·小说”(“灰色屏障”中大陆的“叙事”,“是一个删节的版本)
Tang Xiaobing编辑:“重新解释:流行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
刘海(Liu He):“杂语实践 - 文字,民族文化和翻译现代性(中国,1900年至1937年)”
东方文学史:
教科书:Yu Longyu:“东方文学的历史”
参考书目:Ji Xianlin:“东方文学的简明历史”
卢安·温豪(Luan Wenhua):“现代东方文学的历史”
Ji Xianlin,刘安瓦:“东方文学的历史”
Yukito Karatani:“现代日本文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