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逻辑概念
首先,我们明白逻辑是生活、知识和哲学不可缺少的,是理性最基本的方法论。这进一步引出了“逻辑”一词的由来,其本义是“理性、观念、规律、文字、秩序”等。20世纪30年代,中文“逻辑”一词是由英语logic的直译而来。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它旨在探讨推理和论证的有效性标准。这是一门关于如何寻求真理的学科。逻辑的基本属性包括形式性、外延性和工具性。形式性是研究自然语言表达的命题和推理背后的逻辑形式,从而分析命题的真实性和推理的有效性。
接下来,我们区分逻辑中的几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推理和论证,特别是真理和有效性。通过一系列三段论的例子,他们了解到有效性并不等于真理。真命题可能构成无效推理,假命题可能构成有效推理。逻辑有效性的定义是不可能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况。正是通过形式有效性的概念,逻辑才得以“必然地推导出来”。陈老师特别强调,推理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而不是先下结论,再找论据。
如何分析概念
概念
重点是如何分析概念。首先是从语言入手,区分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根据经典逻辑,词语和概念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差异。词语属于语言学,概念属于逻辑学。概念的表达离不开文字,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表达概念。词语、概念和对象之间存在语义三角关系:词语表达概念,概念反映对象,词语指代对象。
内涵与外延
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把握概念是分析概念的关键。内涵是事物本质属性或独特属性的反映,体现定性规定。外延是指具有本质属性或独特属性的对象的范围,是数量的定义。理论上,概念是确定性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概念往往是不确定的,有正区、负区和模糊区。陈老师通过分析入室抢劫案件中的“家庭”概念,让我们明白必须坚持对概念的逻辑分析,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含义和外延。
根据概念的外延,概念可分为个别概念和一般概念。个别概念的外延只有一个对象,而一般概念的外延则有多个对象。根据概念的内涵,概念可以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取决于上下文。比如“中国人有骨气,张明有骨气,所以他是中国人”。第一个“中国人”是集体概念,第二个“中国人”是非集体概念。他们表达不同的概念。这种三段论实际上混淆了概念,是“四概念”错误,因此是无效的。
逻辑
从逻辑上看,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外延关系,排除内涵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其中,相容关系可分为相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即异种关系,包括两种特殊关系(即同一属概念下的异种关系):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它们可以用欧拉图表示:
例如,如果不从逻辑角度看待“上海”、“中国”、“浙江省”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会认为“中国”确实包括“上海”和“浙江省”。但实际上,这就是行政区划和地理空间的意义(A)。如果从概念的外延来看,他们三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关系(B)。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开始思考生活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例如,“因为1+1=4,所以雪是黑色的”这个论点在形式逻辑中是有效的,但在生活的背景下却无效。没有学过逻辑的人很难接受。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平衡形式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关系,明确形式逻辑的边界和局限性。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逻辑思维是极其严谨的。从形式角度把握事物本质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训练我们有更加严谨的思维习惯,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好逻辑是打开哲学之门的钥匙。哲学的终点是我们认识自己并成为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一切,抛弃无用的本能,用智慧和理性统治自己。短短90分钟,同学们都收获颇丰,而且兴趣盎然。他们期待着接下来关于逻辑的更深入的讨论。